18《容忍与自由》及《双桅船》.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学习重点 、难点 重点:正确理解容忍与自由的关系;分析《双桅船》中具有象征意义的意象。 难点:准确把握朦胧诗的意象。 现当代散文与诗歌创作概说 现代散文创作,是在吸收外来思潮和接受中国优秀散文传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五四”思想启蒙运动促使了大量议论散文的诞生,李大钊、陈独秀刊登在《新青年》杂志上的这类作品,短小精悍,锋芒毕露,兼有战斗性和文学性。鲁迅的杂文最富有批判力量和艺术光彩。他所写的杂文编成了《热风》、《坟》、《二心集》、《伪自由书》等十七部杂文集。另外还有回忆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都是玲珑优美的散文精品。冰心擅长写抒情性散文,赞颂母爱、童心和美好的自然风光,文笔清新隽秀,极富诗意。 《寄小读者》是她最重要的散文集子。郁达夫以写游记、随笔等散文小品为主,他用闲适的笔调抒发感时忧国之情,感情率真,行文如行云流水。朱自清在文学研究会作家中以写散文著称,而且艺术风格比较多样,《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写得绮丽纤铱,情景交融,而《背影》则写得本色白描、深情动人。报告文学是在现代产生的一个散文新品种,早期作者有瞿秋白、柔石、韬奋等,最有成绩的作者是夏衍。他的一篇《包身工》揭露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势力对包身工进行压榨和蹂躏的罪行,成为报告文学的示范性作品。此外沈从文、叶圣陶、徐志摩、茅盾、巴金等作家的散文,各呈异彩,造就了现代散文创作姹紫嫣红的繁荣局面。 现当代散文与诗歌创作概说 最早发生变化的是诗歌创作。胡适、刘半农、沈尹默在《新青年》上发表了第一批白话诗,胡适的《尝试集》是“五四”运动时期第一部白话诗集。汪静之、冯雪峰等组成了“湖畔诗社”,他们多写情诗,显示出争取婚姻自由、反对封建主义的勇气和激情。代表新诗创始期最高成就的是创造社主将郭沫若。他的诗集《女神》,表现了“五四”时期狂飚突进的时代精神,诗风雄浑豪放,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风格。其中的《炉中煤》是著名的借物言志的爱国诗篇。二十年代后期,“新月派”崛起,试图使不加节制的自由体诗格律化。 新格律体诗的代表人物是闻一多。他的诗集名为《红烛》、《死水》。收在《死水》中的诗篇《发现》、《一句话》,喷发出火热的爱国激情,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徐志摩、朱湘也是“新月派”中很有成就的诗人。这一时期还有象征派的兴起,代表人物李金发等,以法国象征主义诗歌为模式,喜欢捕捉朦胧的境界,追求诗歌音乐和形式的美,语言趋向欧化。同样受象征主义诗风影响的现代派诗人戴望舒,以早年诗作《雨巷》著名,他的《我用残损的手掌》,说明他跳出了个人的狭隘圈子,致力于对个人和民族的坚贞气节的追求,是思想性较强的一篇作品。 现当代散文与诗歌创作概说 三十年代初‘左联”成立后,新诗的现实主义精神得到发扬,殷夫,蒋光慈、胡也频等诗人以极大的热情写作革命诗歌,讴歌无产者的光辉形象。殷夫有著名的诗集《孩儿塔》。在“左联”领导下,还出现了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革命诗歌社团——中国诗歌会,成员有穆木天、杨骚等。当时著名的诗人还有艾青、田间和臧克家,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田间的《致战斗者》,臧克家的《罪恶的黑手》,都是一时名作。四十年代,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在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引下,诗歌创作特别活跃,优秀的作品有李季的《王贵与李香香》,田间的《赶车传》(第一部),张志民的《死不着》,阮章竟的《漳河水》。国统区也有“七月诗派”胡风等一批诗人用诗歌为战斗武器,揭露和抨击国民党反动统治下的种种腐朽没落社会现象,歌唱人民美好的明天。 胡适及其《容忍与自由》 胡适生平: 胡适(1891-1962),原名洪马辛、嗣糜、字希疆,参加留美考试后改名适,字适之,安徽绩溪人。现代学者,历史学、文学家,哲学家。胡适早年在上海的梅溪学堂、澄衷学堂求学,初步接触了西方的思想文化,受到梁启超、严复思想的较大影响。1906年考入中国公学,1910年考中“庚子赔款”留学生,赴美后先入康乃尔大学农学院,后转文学院哲学。1915年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师从哲学家杜威,接受了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并一生服膺。1917年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加入《新青年》编辑部,撰文反对封建主义,宣传个性自由、民主和科学,积极提倡“文学改良”和白话文学,成为当时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人物。 《容忍与自由》 1959年胡适在台北《自由中国》半月刊第20卷第6期上发表了《容忍与自由》一文。文章以17年前他的老师布尔教授的一句话:“我年纪越大,越感觉到容忍比自由更重要”开头。接着胡适表述说他自己也是深有同感,“有时我竟觉得容忍是一切自由的根本,没有容忍就没有自由”。他举了两个例子来论证这个观点:一是他自己少时曾引用《王制》中的话“假于鬼神时

文档评论(0)

shaoye34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