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世界文明灿烂辉煌,多姿多彩。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吸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全面提高人文素养是中学历史教学的课程目标内容。近年来高考历史试题出现对文史常识的考查,借助文史常识考查学生对历史问题的理解,考查学生的人文素养,这与新课程的理念是一致的,体现了高考改革的方向,已成为高考试题中的一大亮点。 一、考题回放 1. (2010高考安徽文综题12)安徽六安双墩汉墓遗址被评为全国“2006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图2所列物品不可能由该墓葬出土的是 A B C D 考查点:古代陶瓷发展 难度:A 答案:C 2. (2010高考安徽文综13题)西晋杜育的《荈赋》是我国第一篇以茶为主题的文学作品。某班兴趣小组以此为题材对茶的起源问题进行探究后,形成了以下四种意见,其中最合理的是 A.文学作品不具有史料价值,不能以此确定茶的起源 B.文学作品虽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仍不能据此确定茶起源于晋代 C.唐代《茶经》是中国第一部关于茶的专著,应据此确定茶起源于唐代 D.传说神农氏发现了茶,可据此确定茶起源于神农氏时期 考查点:史学常识 难度:A 答案:B 3. (2011年高考安徽文综12题)安徽境内历史遗存丰富,人文景观众多。图3中体现儒家伦理思想的是 A.①④ B.②④ C.①②③ .②③④ 答案:B 难度:C 考查点:儒家思想 4. (2011年高考安徽文综13题)图4为苏轼的《枯木怪石图》,有评价说,枝干“虬(qiu,盘曲)屈无端倪”,石“亦怪怪奇奇,如其胸中蟠郁也”。能体现其风格的是 A.“意存笔先,画尽意在” B.“笔才一二,像已应焉” C.“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D.以清雅之笔,写山林之气 答案:A 难度:C 考查点: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 5.(2012年安徽文综第12题)2010年发行的首套宣纸材质的邮票《中国古代书法--行书》,被称为国家名片与国宝艺术的完美结合,彰显了宣纸千年,墨润万变的独特魅力。图中属于于该套邮票的是 A B C D 考查点:中国书法艺术 难度:A 答案:C 在高考试题中,对文史常识的考查题量不大,考查的内容较广泛,有教材中的,也有教材外的;考查的难度倾向基础知识、基本能力;试题材料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蕴含深厚的文化内涵。 高考是我们一线教学的指挥棒。针对这些试题的特点,复习备考时,重在多多积累文史常识,提高学生利用文史知识解题的能力。 二、备考对策 1、全面准确地识记历史教材中的社会生活史、科学技术史、教育史、文化思想史的基础知识,掌握基本能力。 这些内容是文史常识蕴含量最丰富的版块。复习时要求学生准确识记中国近现代以来物质生活和习俗的变化概况及原因,中国古代科技的突出成就及特点,近代以来西方自然科学发展和三次工业革命成就以及推动社会发展的影响,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及科技成就,中外文学艺术影视的发展,古今中外文艺名家、名作、所属流派等等。 这些知识的复习如果仅靠教师的平铺直叙可能会泛泛其谈流于形式而显得沉闷枯燥,我们可以从生活中看到的实物导入,从影视的片段或场景导入,从材料情境导入,从典型试题导入,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采取形象描述、比较分析、归纳综合等多种教学方法,使之直观形象、生动有趣,让学生看到了中华文明、世界文明的一幅幅风光迤逦的画卷。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部分内容复习时,除了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还要掌握基本能力。例如复习中国书法,除了了解中国书法发展史,更要求学生掌握各种书法字体的关键特征,这就提升了学生的书法欣赏水平和识别能力。教学时使用多媒体,显示图片,让学生分析领悟:隶书的蚕头雁尾、如龟似鳖;楷书的规矩严整;草书的放纵流畅;行书的规矩与流动相结合。同样复习西方文学美术的发展,结合作品分析各流派产生的时代背景、风格特征,分析的越深入,领悟的就越透彻,辨别作品的能力也就越高。 2、拓展教材,发掘文史常识。 新课程强调的是课程观,教材是重要的教学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资源,高考命题专家要动用各种资源来命题,我们怎样从教材内外善于发现文史常识呢? (1)由生活联想到历史知识 生活皆学问,生活中处处都有知识。从近现代服饰的发展变化联想新民主主义不同时期部队服饰和番号的变化知识;由玉米、甘薯食物联想新航路开辟和对世界交流的影响;由石窟庙庵建筑联想世界三大宗教知识;由城市名称汉阳、江阴联想地理山川知识;由汽车标识联想汽车、飞机的发明,石油化学工业的兴起,中国的石油开采和长春第一汽车厂的建成,武汉长江大桥的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带式输送机传动装置设计说明书.doc VIP
- 宗教和宗教研究.ppt VIP
- 大学生《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期末真题考试附有答案.pdf
-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新插图)观察物体(1) 教学课件.pptx
- 基于Android的医院挂号预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oc
- 统编版 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诫子书》对比阅读练习题.docx VIP
- 惊魂首映 (5-6人封闭)剧本杀全套剧本.docx
- 七年级信息技术义务教育教科书 .pdf
- Unit 7 SectionA (1a- 1d) 课件人教版2024七年级英语上册.pptx VIP
- 仓储管理毕业论文仓储管理毕业论文.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