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可抱香枝头老1.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宁可抱香枝头老,不随黄叶舞秋风 ------对古诗词中菊花的感悟 古人将梅、兰、竹、菊合称为“花中四君子”,赋予它们很深的文化内涵。梅花独步早春,不染世尘;兰花清心似水,高雅脱俗;青竹挺拔刚健,有气有节;菊花凌霜不凋,气韵高洁。自东晋的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一出,菊花就和孤傲世的高士、隐士结下了不解之缘。几乎成了封建文人孤高绝俗精神的一种象征。宋代的周敦颐在《爱莲说》中写到“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由此看来,菊花是幽人高士之花,由来已久。 菊花,不象牡丹那样富丽,也没有兰花那样名贵,但是,它傲霜抗寒,坚强不屈,它高洁幽雅,芳香四溢,引动了诗人的情思,激活了诗人的心智,促使他们写下了一曲曲借菊传情,托菊言志的颂歌。元稹的《菊花》抒写自己的爱菊之情,盛赞菊花的坚贞品格。“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一、二句写爱菊,爱有多深?情有多浓?住宅周围,遍植菊花,秋风送爽,菊花灿烂,诗人专心致志绕篱观菊,以至于夕阳落山也不知不觉。“遍绕”“日斜”两个细节活现诗人赏菊入迷,流连忘返的情景。三、四句点明爱菊的原因:百花先谢而菊花后凋,历尽风霜而坚贞不屈。这是菊的神韵,也是诗人不畏权贵而耿直敢言,历经贬谪而心志坚贞的风骨写照。 郑谷的《菊》则赞颂菊花的高风亮节。“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一、二两句对比不同的人对菊的不同态度,初步点出菊的高洁。那些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公子王孙把菊等同于野生杂草而不屑一顾,一般人们则在九月初九登高望远,饮菊花酒,佩茱萸囊,还采撷菊花插在鬓发之间,可见人们爱菊成风,对菊是尊敬有加。三、四两句也是运用对比,更集中、更有力地表现出菊的高洁气质和高尚品格。先描绘秋天早晨的景象:太阳初升,丛丛秀菊,饱含露水,湿润晶莹,明艳可爱;缕缕幽香,飘满池岸,令人心旷神怡,神清气爽。再歌咏菊的品质,诗人以池塘岸边的菊花与高屋瓦上的矮松作对比,意在表明菊花虽生长在沼泽低洼之地,却高洁、清幽,毫不吝惜地奉献芳香;而瓦松虽踞高位,实际上“在人无用,在物无成。”在这里,菊花被人格化了,作者赋予它以不求高位,不慕荣利的思想品质,“由来不羡”加重语气,更突出了菊花的高尚气节。由此看来,菊花还是高洁之花。 但是,在读了李清照的《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和她的《声声慢》“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这些词句之后,我深深地认识到菊花不仅有幽独淡雅、孤高傲世的隐者之特征,还有浓郁深重的忧苦愁思的气质。因此,菊花还被人称为感时伤怀之花。人们也常常借菊花来表现思乡怀人、悲愁叹老、伤时忧民的情怀。也往往借助重阳登高,饮酒赏菊来一吐心中的郁闷之气。唐代卢照邻的《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中一、二句写客居他乡,在重阳节登高时远望山川,引发归乡之思。这种归乡之思像烟雾一样积聚不散。三、四句是写在思乡之情无法排解时,在异乡共同饮菊花酒,看到鸿雁天上南来,这更使离家万里的客人悲伤。即使饮菊花酒也无法排解心中的思乡之情,反而悲伤更甚。 杜甫的《九日》 “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弟妹萧条各何往,干戈衰谢两相催。”也是借菊花抒发思亲念乡、忧国忧民的感慨。前四句说诗人独自斟酒,虽抱病登台,既无份饮酒,也无心赏菊花,故而发号施令:“菊花从此不须开”,天真任性的话语折射出诗人生活的艰难困苦。在这里菊花已不单单是重阳美景,而是寄托了诗人伤时忧国的感情。 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也是是一位解诗懂菊的人,他的两首咏菊诗作一扫菊花孤高绝俗之态,凸显菊花战天斗地、扭转乾坤的英雄伟力,读来壮浪雄奇,振奋人心。《题菊花》这样写道:“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一、二两句极言菊花迎风盛放,顶霜抗寒,足见其颈健挺拔,不屈不挠之风骨。“蕊寒香冷”凸现菊花芳香四溢、幽冷袭人的同时,也流露出诗人为菊花的开不逢时而鸣抱不平。三、四两句揭示菊花生长环境的寒冷和命运的不公平。作者想象有朝一日自己作了“青帝”(司春神),就要改天换地,让菊花和桃花一起在春天开放。浪漫的想象体现了作者的宏伟抱负。纵观全诗,诗人实际上是以花喻人,托物言志。菊花,是当时社会上千千万万处于社会底层的人民的化身,作者既赞扬他们顶风傲霜的生命活力,又为他们的处境、命运而愤愤不平,立志要彻底改变,让劳苦大众都能生活在温暖幸福的春天里。黄巢的另一首《菊花》则塑造了许多威风凛凛,杀气腾腾的英雄形象。“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首句直抒胸臆,表达热切

文档评论(0)

185****76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