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学前儿童心理卫生.ppt

  1.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七章 学前儿童的心理卫生 第一节 学前儿童心理卫生概述 一、学前儿童心理卫生概述 (一)儿童心理卫生的概念 儿童心理卫生是指儿童在不同年龄阶段,按心理发展规律,在其禀赋的基础上,在良好的家庭和环境影响下,通过有益的教育和训练以及医疗预防的措施,培养儿童健康的心理、健全的性格和灵活的适应能力,使儿童达到心理健康全面发展。 (二)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特征 1.智力发展正常 2.情绪反应适度 3.人际关系融洽 4.行为统一协调 5.性格特征良好 (三)学前儿童心理卫生的目标和任务 目标: 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以及医学等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培养学前儿童健康的情绪、健全的人格和较好的适应环境和改善环境的能力,为成年期的心理健康奠定良好的基础。其次对于学前儿童的各种心理卫生问题和障碍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再次,要充分利用一切有利因素,削弱或消除不利因素,为学前儿童创设良好的身心发展环境,尽可能的将学前儿童的各种行为问题、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消灭在萌芽状态。 具体任务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改善家庭、托幼机构和社会的自然与文化环境 2.对学前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3.对学前儿童进行行为指导、心理辅导和心理治疗。 4.采取相应的心理健康措施,保障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 (三)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主要影响因素 1.生物学因素 (1)遗传 (2)孕期状况 (3)意外伤害和疾病 2.心理因素 (1)动机 (2)自我意识 (3)情绪 (4)气质 3.社会因素 (1)家庭 (2)幼儿园(托儿所) (3)社会 二、学前儿童心理发育年龄特点与心理保健 (一)学前儿童心理发育的年龄特点 1. 3~4岁幼儿心理发育的特点 (1)行为受情绪支配 (2)爱模仿 (3)思维带有直觉行动性 2. 4~5岁幼儿心理发育的特点 (1)爱玩、会玩 (2)活泼好动 (3)思维具体形象 3. 5~6岁幼儿心理发育的特点 (1)好学、好问、好探究 。 (2)抽象概括能力开始发展 (3)个性初步开始形成 (二)学前儿童心理卫生保健 学前儿童心理卫生保健工作重点要从以下方面着手: 注意力: 克服困难: 毅力: 适应力: 控制力: 乐观幽默: 独立生活: 第二节 学前儿童的心理问题 一、学前儿童心理问题的早期发现 (一)儿童心理问题的种类 1.发展性问题 2.情绪方面的问题 3.性格方面的问题 4.学习与智力方面的问题 5.活动过度问题 6.神经性问题 7.社会及品德方面的问题 8.习惯性方面的问题 (二)儿童心理问题的一般特征 1.持久性 2.不受普通方法的控制 3.不理会现实 身体特征有:食欲不振,精神紧张、失眠、做噩梦、斜视、口吃等。。 心理特征有:沉默寡言、胆怯、害羞、恐惧、孤独、离群、喜怒无常等。 社会行为特征有:性情暴躁、专横霸道、随意破坏等。 (三)儿童的问题行为表现 问题行为一般表现在三个方面: 行为不足。行为不足是指人们所期望的行为在幼儿身上很少发生或从不发生。 行为过度。行为过度指的是某一类行为发生得太多, 不适当行为。不适当行为是指期望的行为在不适宜的情况产生,但在适宜的条件下却不发生。 (四)评定儿童问题行为的依据 从儿童发展的年龄阶段看,判断儿童的行为是否有问题首先取决于儿童的年龄。 从各种行为障碍出现的频率看,儿童某种频繁出现的行为就是不正常的行为。 从行为表现的严重程度看,如果儿童的行为会导致比较严重的后果或具有破坏性,则这种行为可能有问题。 从行为持续的时间看,持续的时间过长也是行为有问题的特征。 二、学前儿童常见的心理问题 (一)与神经性习惯有关的心理健康问题 1.儿童遗尿症 器质性遗尿症:因躯体疾病引起的遗尿症。 功能性遗尿症:是已排除了各种躯体疾病的遗尿症,主要由于大脑皮质功能失调所致。 遗尿症的防治措施具体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1)消除引起小儿精神紧张不安的各种因素。 (2)建立合理的作息制度,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加强自觉排尿的训练。 (4)配合药物或针灸治疗。 2.儿童咬指甲 儿童咬指甲主要有以下原因: (1)咬指甲的行为,主要与儿童紧张的心理状态有关。 (2)模仿: 针对咬指甲的预防和治疗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1)消除引起心理紧张的各种因素。 (2)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3)在指甲上涂苦药如胡椒粉、黄连水、辣椒水或缠上纱布,使之在咬指甲时产生一种厌恶感,可以减少或消除这些不良行为习惯。 (4)对于较严重的患儿,可采取行为治疗的方法进行矫正。 3.习惯性阴部摩擦(夹腿综合症) 如下原因容易导致这一症状的出现: (1)局部刺激:如局部湿疹、炎症和蛲虫感染等。 (2)心理因素: (3)其他原因: 预防和治疗 (1)提高认识: (2)及时转移: (3)按时作

文档评论(0)

junjun3747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