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苏轼和北宋后期词坛.ppt

  1.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章 苏轼和北宋中后期词坛 一、苏轼词 生平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州)人,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和诗人。豪放派代表人物。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他还是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 》等。 苏轼,是全能型的艺术大师,也是多才多艺的生活大师。他曾说自己平生只有三件事不如人 :饮酒、唱曲和下棋,其他样样都行。他擅长烹调,爱吃猪肉,也会做猪肉,曾经写过一首 《食猪肉》的打油诗:“黄州好猪肉,价贱如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他自美。每日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管。”(《竹坡诗话》)他还是一位“时装设计师”,至少是领导时装新潮流的。 他设计的一种高筒帽子,当时全国流行,号称“东坡帽”。他还懂得医药,每走到一个地方,总要寻一些偏方 ,为家人,也为别人治病。常见病他可以治,疑难杂症也能治。 对词的革新与贡献 苏轼在词作方面的创作实践表明:他空前地丰富了词了题材,扩大了词的表现领域,使词的风格多样化,升华了词的艺术品位,大大提高了词的地位。在文学史上,苏轼对词的革新与贡献,是无人可比的,也是一个说不完的话题。 “东坡范式”与“花间范式” 苏轼开创的抒情范式,王兆鹏先生称为“东坡范式”。与“东坡范式”相对的范式叫做“花间 范式”。“花间范式”是源于五代时的词集《花间集》,奠基人是温庭筠。我们可以把一首词分为三个要素:人物,情感,场景。任何一首词,都会有抒情人物,不 同范式的词表现的人物是不同的。任何一首词都要表达情感,要抒情,而不同的词表达的情 感又是不一样的。场景,是人物活动的时空环境,不同的词,表现的场景也有差异。 “花间范式” 的特点:表现的是一种类型化的人物, 是某一类人,而不是特指某个人。在情感层面上,它表现的是普泛化的、人们共通的一种情 感,而不是诗人个体独有的体验。从场景层面上来说,它是模糊化的,而且是室内化的场景 。这个空间是假想和虚拟的,是作者为了表达一种意境而特意虚拟的。 与“花间范式”这类词作不同,“东坡范式”的词,人物是自我化的,词中的主人公往往就 是作者自己。情感是个性化的,它所表达的是诗人自己个性化的独特的体验。,“花间范式”表现的是常 人的境界,是普通人能够理解的境界。而“东坡范式”表现的是诗人的境界,是诗人自己独 特的人生体验。苏东坡词的情感、情思,是极具个性化的;它的场景,也具有地域性和具体性。 “东坡范式”与“花间范式” “花间范式”的特点 人物的类型化 情感的普泛化 场景的虚拟化 “东坡范式”的特点 人物的自我化 情感的个性化 场景的纪实化 花间范式词 温庭筠《更漏子》: 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 梧桐树,三 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东坡词独特的抒情形象 《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东坡词独特的情感内涵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扩大功能,开拓词境 苏词表明:词是无事不可写、无意不可入的。词与诗一样,具有充分表现社会生活现实人生的功能。由于苏轼扩大了词的表现功能,丰富了词的情感内涵,拓展了词的时空境界,从而提高了词的艺术品位,把词堂堂正正地引入文学殿堂,使词从“小道”上升为一种与诗具有同等地位的抒情文体。从文学边缘逐渐走向文学中心。 农村词 蔌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谩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浣溪沙·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之三 》) 注:《浣溪沙》是苏轼43岁(1078)在徐州任太守时所作。这年春天,徐州发生了严重旱灾,作为地方官的苏轼曾率众到城东二十里的石潭求雨。得雨后,他又与百姓同赴石潭谢雨。这组词就是在赴徐门石潭谢雨

文档评论(0)

junjun3747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