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课题:我的母亲(2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积累重点生字词,如“文绉绉、绰号、宽恕”等。
2、理解文意,从具体事件中提炼母亲的性格特点。
3、体会母亲的伟大,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无限怀念与感激之情。
一、预习导学
1、作者简介
胡适(1891--1962),字 。幼年在私塾学习,14岁到上海求学。1910年赴美留学。1917年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校长等。胡适早年积极提倡白话文,对新文化运动、新文学革命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他的《文学改良刍议》在当时有较大的积极意义。1920年出版第一部新诗集《 》。1928年与徐志摩等出版《新月》月刊。胡适一生取得35个博士(包括名誉博士)学位。
相关资料链接:胡适的母亲冯顺弟是旧社会传统的“母亲形象”。
冯顺弟,出生于普通农民家庭,在家中是长女,还有一个弟弟,两个妹妹。16岁时嫁给了48岁的胡传,此时胡传已丧妻10年,家中儿女都已长大。婚后第三年,生下儿子胡适,胡适是顺弟唯一的亲生孩子。1896年胡传病逝,年仅23岁的顺弟守寡,一直守了23年,受尽了人生的痛苦和折磨。而最大的痛苦莫过于许多亲人相继死去。为了她唯一的儿子胡适,她含辛茹苦,把全部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她忍受一切,挣扎着熬过了23年。她宁可自己遭受困窘,也要供胡适读书,她处处为儿子设想,是一位注重智力投资的开明的母亲。1918年11月,她历尽寡居的艰辛,离开了人世,享年46岁。
3、快速朗读课文,注意下面加点字的注音
文绉绉( ) 绰号( ) 穈先生( ) 掷铜钱( )
佃户 ( ) 吹笙( ) 锁匙 ( ) 眼翳 ( )
锡茶壶( ) 气量( ) 侮辱 ( ) 广漠 ( )
宽恕 ( ) 管束( )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细读课文,给文章划分层次,并说明这样划分的理由。
一 (1-4)我童年的身体和性格特点,表达对童年往事的追忆和惋惜,同时为
后文写母亲对我的影响做了铺垫。
二 (5-12)母亲对我的教育
三 (13)母亲对我的深远影响和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2)从文中找出胡适对母亲的评价,写在下面。
恩师、慈母、严父、严师
第一课时
学习任务:1、熟读课文,分析母亲的形象特征,并能掌握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2、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无限怀念与感激之情。
二、新课探究
1、速度课文6——12自然段,结合具体的段落、句子、词语等,说说母亲是个怎样的人?并告诉大家你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作者主要写母亲是他的恩师,为什么除了写母亲怎样训导之外,还用更多的笔墨写他与家人相处的情景?
写母亲与家人相处的情形,是为了体现母亲平时的待人接物以及这些对我的影响。母亲的言传身教对我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
3、读课文13自然段,从中体会作者抒发的情感。“母亲对我极大极深的影响”有哪些?结合全文看,作者是怎样表现母亲对我的影响的?
好脾气、待人接物的和气、宽恕人、体谅人、谦虚的种种美德。?
能力提升:阅读下面的短文,说说文中的“杨二嫂”是个怎样的人?
“哈!这模样了!胡子这么长了!”一种尖利的怪声突然大叫起来。
我吃了一吓,赶忙抬起头,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我愕然了。
“不认识了么?我还抱过你咧!”
我愈加愕然了。幸而我的母亲也就进来,从旁说:“他多年出门,统忘却了。你该记得罢,”便向着我说,“这是斜对门的杨二嫂,……开豆腐店的。”
哦,我记得了。我孩子时候,在斜对门的豆腐店里确乎终日坐着一个杨二嫂,人都叫伊“豆腐西施”。但是擦着白粉,颧骨没有这么高,嘴唇也没有这么薄,而且终日坐着,我也从没有见过这圆规式的姿势。那时人说:因为伊,这豆腐店的买卖非常好。但这大约因为年龄的关系,我却并未蒙着一毫感化,所以竟完全忘却了。然而圆规很不平,显出鄙夷的神色,仿佛嗤笑法国人不知道拿破仑,美国人不知道华盛顿似的,冷笑说:“忘了?这真是贵人眼高……”
“那有这事……我……”我惶恐着,站起来说。
“那么,我对你说。迅哥儿,你阔了,搬动又笨重,你还要什么这些破烂木器,让我拿去罢。我们小户人家,用得着。”
“我并没有阔哩。我须卖了这些,再去……”
“阿呀呀,你放了道台了,还说不阔?你现在有三房姨太太;出门便是八抬的大轿,还说不阔?吓,什么都瞒不过我。”
我知道无话可说了,便闭了口,默默的站着。
“阿呀阿呀,真是愈有钱,便愈是一毫不肯放松,愈是一毫不肯放松,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