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中庸之择善固执2015.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我读中庸之-择善固执 在朱熹评注的《中庸》里,有这样一段话:“子程子曰:‘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这段话的意思是说,不偏不倚叫做“中”,没有变化叫做“庸”,“中”是天下之正道,“庸”是天下的定理。 不偏不倚即是选择时的准确无误,没有变化即是要求人们要坚守不渝。于是这就引出了中庸之道所提倡的“择善而固执之者也(《中庸》第二十章)” 首先,是“择善”的问题。什么是善?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见解。面对路边乞讨的乞丐,有人觉得直接施与其食物或者现金是善;有人认为帮助其获得低保是善;而有人却认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交给其养活自己的技术才是善······作为旁观者,我们无法也无能判断到底哪个才是真正的“善”,但是中庸中说的“善”即是人性中固有的善。我们需要判断的是“善”的表现形式,而《中庸》则说的是“善”的本质。 那么什么是善呢?《中庸》第六章中说到:“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这里的善指的是“好的意见”;第八章中孔子在夸赞颜回时说:“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这里是说,颜回做人,一旦有一点受益和领悟就牢牢记在心中不肯失去,这里的善指的是受益和领悟。当然善还不止这些,我们又要怎样才能达到善呢?“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人的本性是由上的天赋予我们的,而不是由我们自己培养得到的。但是“善”却是要靠我们自己努力,因为就《中庸》里的意思来看,顺着本性发展才算是顺从“道”(即中庸之道),努力“修道”才能达到教化的目的。而教化的目的则是要我们拥有“善”的素质。看似矛盾,其实仔细想想也是有逻辑性的。上天赋予我们的本性里的东西善恶兼有,这就要求我们通过对“道”的修订,制订一个辨明善恶的统一标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引导我们感知判断什么是善。这样,我们才能把握住天性中那些有可能变成善的东西并努力使之变成善。 在善的问题上,中庸中有特别提到“明善”与“诚身”的问题。作为一个生活在社会中的人来说,我们的首要任务是“明善”,认清此时此地各种纷繁交错的人际关系,尤其是以自身所连接而成的关系网络。先明善,才能分析清楚自身要想实现目标,现阶段所面临的优势、劣势、机遇、挑战,才能够静下心来反躬自省,分析目标实施的可行性以及成功的概率,分析既定目标是否遵从自己的本性,从而达到“诚身”。“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天赋的本性使我们由于内心的诚实而能够达到明白事理,就是说我们坦诚地反省自己,忠于自己对自然、社会、他人的认知,发现原来人性是向善的。这种发现能力,是先天性的。后天的教化使我们从明白事理达到内心的诚实,明白人间善行之后觉悟到那才是自己真正向往的境界,因为那“善”正是我内心苦苦寻求的东西。这也就是后天教化所要求我们达到的高度。所以说,明善与诚身二者相辅相成,只要内心诚实就能够明白事理,只要明白事理最终就能达到内心诚实。 无论是来自于天性还是来自于教化,行善都是我们的处事原则,也是我们人生的最终选择。诚于他人,忠于自己,发自内心地将善传递下去,为了营造和谐社会,也为了缔造美好人间。 “择善”已经说过从诚身、明善两方面着手。接下来则是要讨论如何“固执”的问题了。《中庸》中的“固执”不是今天所说的坚持己见、不懂变通的贬义解释。而是说的一种坚守不渝的精神,首先,得有“明善”的能力,明善,然后确定目标给自己定一个明确的前进方向。 其次,得有刚强的意志。第十章中,子路就刚强的问题请教孔子时,孔子说:“南方之强与?北方之强与?抑而强与?宽柔以教,不报无道,南方之强也,君子与之。袵金革,死而不厌,北方之强也,而强者居之。故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国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孔子的这段话从南方之强与北方之强来综合说明什么是刚强。 人的性格有时候会受到所处地域的影响,就我们一贯的眼光来看,南方人一般会给人一种柔和、细心的感觉,而北方人则是粗犷大气。孔子说“宽柔以教,不报无道”是南方人的刚强,用宽容的心胸、柔和的态度去对待不讲究“中庸之道”的人,这是内心的刚强。的确如此,面对蛮不讲理的说辞、无礼蛮横的行为,往往起作用的不是以强制强的行为而是那些耐心、沉稳、能够保持微笑的脸庞,这种宽容有种从骨子里震撼人的力量,坚不可摧。而“北方之强”则是“袵金革,死而不厌”的精神,想想携带兵器、夜晚穿着盔甲睡在野外、怀抱着保卫和平理念誓死不渝的士兵们,那种血气方刚的精神是否深深将你震撼呢?也许你会说:这种精神离我们生活的时代太遥远,只出现在诗人的作品中,只出现在作家的小说中,只出现在电影的银屏上······但是想想我们周围的人和事,顶着炎炎烈日在马路上指挥交通的交警,迎着凛凛寒风清扫街道的环卫工人,忍着漫漫长夜寂寞开车的列车司机,他们和

文档评论(0)

185****76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