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环境监测复习资料剖析
第一章 绪论
环境监测:是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
环境监测包括:化学监测、物理监测、生物监测、生态监测。
环境监测的过程一般为:现场调查→监测方案制订→优化布点→样品采集→运送保存→分析测试→数据处理→综合评价等。
环境监测的对象包括:反映环境质量变化的各种自然因素,对人类活动与环境有影响的各种人为因素,对环境造成污染危害的各种成分。
第一节 环境监测的目的和分类
一、环境监测的目的
HYPERLINK /s?q=%E7%8E%AF%E5%A2%83%E7%9B%91%E6%B5%8Bie=utf-8src=wenda_link \t _blank 环境监测的目的是准确、及时、全面地反映环境质量现状及发展趋势,为环境管理、污染源控制、环境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具体可归纳为:
(1)根据 HYPERLINK /s?q=%E7%8E%AF%E5%A2%83%E8%B4%A8%E9%87%8F%E6%A0%87%E5%87%86ie=utf-8src=wenda_link \t _blank 环境质量标准,评价环境质量。
(2)根据污染特点、分布情况和环境条件,追踪寻找污染源、提供污染变化趋势,为实现监督管理、控制污染提供依据。
(3)收集本底数据,积累长期监测资料,为研究 HYPERLINK /s?q=%E7%8E%AF%E5%A2%83%E5%AE%B9%E9%87%8Fie=utf-8src=wenda_link \t _blank 环境容量、实施总量控制、 HYPERLINK /s?q=%E7%9B%AE%E6%A0%87%E7%AE%A1%E7%90%86ie=utf-8src=wenda_link \t _blank 目标管理、预测预报环境质量提供数据。
(4)为保护人类健康、 HYPERLINK /s?q=%E4%BF%9D%E6%8A%A4%E7%8E%AF%E5%A2%83ie=utf-8src=wenda_link \t _blank 保护环境,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制定 HYPERLINK /s?q=%E7%8E%AF%E5%A2%83%E6%B3%95%E8%A7%84ie=utf-8src=wenda_link \t _blank 环境法规、标准、规划等服务
二、环境监测的分类
按监测目的的分类
1、监视性监测(又称例行监测或常规监测)
对指定的有关项目进行定期的、长时间的监测,以确定环境质量及污染源状况,评价控制措施的效果,衡量环境标准实施情况和环境保护工作的进展。这是监测工作中量最大、面最广的工作,包括对污染源的监督监测和环境质量监测。
2、特定目的监测(又称特例监测)
根据特定的目的,环境监测可分为:
(1)污染事故监测:在发生污染事故,特别是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时进行的应急监测。
(2)仲裁监测:主要针对污染事故纠纷、环境法律执行过程中所产生的矛盾进行监测。
(3)考核验证监测:包括对环境监测技术人员和环境保护工作人员的业务考核,环境监测方法验证和污染治理项目竣工时的验收监测等。
(4)咨询服务监测:为政府部门、科研机构、生产单位所提供的服务型监测
3、研究性监测(又称科研监测)
研究性监测是针对特定目的的科学研究而进行的监测。
(二)按监测介质对象分类
按监测介质对象分类,环境监测可分为水质监测、空气监测、土壤监测、固体废物监测、生物监测等。
第二节 环境监测的特点和监测技术概述
一、环境污染的特点:
时间分布性,污染物的排放量和污染因素的排放强度随时间而变化;
空间分布性,污染物和污染因素进入环境后随水和空气的流动而被稀释扩散;
环境污染与污染物含量的关系
污染因素的综合效应;
环境污染的社会评价。
二、环境监测的特点:
环境监测的综合性
环境监测的连续性
环境监测的追溯性
三、环境优先污染物和优先监测
优先污染物:对众多有毒污染物进行分级排序,从中筛选出潜在危害性大、在环境中出现频率高的污染物作为监测和控制的对象。经过优先选择的污染物称为环境优先污染物,简称优先污染物。对优先污染物进行的监测称为优先监测。
优先污染物的特点:难以降解,在环境中有一定残留水平,出现频率较高,具有生物积累性,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三致”)性质、毒性较大,以及目前已有检测方法的一类物质。
第三节 环境标准
环境标准是标准中的一类,目的是为了防止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衡,保护人群健康,对环境保护工作中需要统一的各项技术规范和技术要求所作的规定。
一、国家环境保护标准
国家环境质量标准
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
国家环境监测方法标准
国家环境标准样品标准
国家环境基础标准
环境仪器标准
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规定:
第一类污染物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上证e互动平台使用手册.PDF VIP
- 《乡土中国》第8课时“结构概念归纳,论证方法赏析”-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同步课件+教案(统编版必修上册).pptx VIP
- 【5】高等职业教育真题汇总-多项选择题.docx VIP
- 2025年康复治疗师《构音障碍评估与治疗》核心技能习题库.doc VIP
- 2020部编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及进度表.docx VIP
- 现代木结构建筑建造技术第二章现代木结构建筑的优势现代木结构的研究与应用.pdf
- 2025年康复治疗师《辅助器具评估与训练》综合习题习题库.doc VIP
- 2025年康复治疗师《多学科协作康复案例》分析习题库.doc VIP
- 宋词鉴赏方法与技巧解析.pptx
- 现代木结构建筑建造技术 第十五章 桁架 第十五章 桁架.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