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整理】Q-P钢处理工艺及合金元素的影响.doc

【2017年整理】Q-P钢处理工艺及合金元素的影响.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7年整理】Q-P钢处理工艺及合金元素的影响

热处理工艺对Q-P钢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王兆华 摘要:传统淬火-回火工艺不能满足高强度钢对韧性的要求,Speer提出的淬火-分配(Q-P)工艺,使得在淬火钢内稳定存在一定量的残余奥氏体,实现了钢强度和韧性的优异配合。本文对Q-P钢的形成机制作了介绍,总结了国内学者对Q-P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研究,提出Q-P钢目前发展所遇到的问题。 关键词:Q-P钢;热处理;显微组织;力学性能 近年来,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对汽车用钢板提出了更高的性能要求,各种先进高强度钢(ASHH)、如双相钢(DP)、应变诱发塑性钢(TRIP)得到了迅速发展[1]。在生产高强度钢的热处理工艺中,淬火-回火工艺得到广泛应用,但是传统热处理工艺因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在回火过程中发生分解而未能充分利用到其组织的优越性能[2-3]。研究表明:合金钢在淬火过程中发生马氏体相变的同时碳原子会扩散到奥氏体中使其富碳,从而降低马氏体转变终了温度并使奥氏体稳定。经 Q- P处理后,钢的强韧性比TRIP钢 、双相钢 (DP)和一般淬火后的马氏体型钢优越[4]。 1 Q-P钢的显微组织和形成机制 1.1 Q-P钢的显微组织 典型的 Q-P钢的显微组织为马氏体+残余奥氏体。马氏体形貌随含碳量的不同,呈现出低碳马氏体和中碳马氏体的特征;残余奥氏体以两种形态分布在不同的位置,一种是以薄膜状分布在马氏体板条之间,另一种是以块状分布在原奥氏体晶界上[2,5]。 残余奥氏体的量随着Q-P处理中的保温温度和时间而改变:保温温度较低时,马氏体中会析出渗碳体,使奥氏体的量减少;在较高温度下,奥氏体会发生分解,形成无碳化物贝氏体。出现第一个峰后,随分配时间的延长,由于析出渗碳体或奥氏体分解,奥氏体量减少后,经奥氏体富碳,奥氏体量又出现第二个峰值,随后又减小直至零值[4,6]。 图1 分配时间和分配温度对残余奥氏体量的影响 1.2 Q-P钢的形成机制 基于碳原子在较低温度下可在奥氏体和马氏体重新分配的原理,Speer提出了淬火-分配(QuenchingPartitioning )处理工艺。首先将钢板加热到高于A3点的某一温度TA,并保温一段时间;然后快冷至Ms和Mf之间的某一温度TQ并短时间保温,使其产生一定量的马氏体;再继续冷却(一步处理)或加热至Tp并保温(两步处理),最后快冷至室温[3-4,7]。在分配处理过程中,马氏体作为碳的过饱和固溶体,势必会降低含碳量以趋于稳定。马氏体降低含碳量的方式有两种:形成碳化物析出或以碳原子的形式扩散到未转变的奥氏体中。若钢中含有抑制碳化物形成元素如Si和Al,则马氏体只能通过碳原子向周围奥氏体中的扩散即“分配”来降低自身碳含量。奥氏体中含碳量增加,导致奥氏体的热稳定化,在冷却过程中不发生转变而稳定至室温。 图2 Q-P处理工艺过程 2 热处理工艺对Q-P钢性能的影响 国内Q-P钢热处理工艺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目前仍停留在实验室阶段,未能实现商业化生产。国内研究单位主要有上海交大材料科学工程学院、北京科技大学高效轧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钢铁研究总院等,主要研究方向是淬火温度、分配温度和分配时间。 2.1淬火温度的影响 对淬火温度的研究中,董辰等人[8]认为淬火温度较高或较低都不利于Q-P钢的性能。淬火温度低时,残留奥氏体含量较低,低碳钢塑性不好;淬火温度较高时,马氏体含量较低,奥氏体含量较高,但由于奥氏体中含碳量较低,在室温下不稳定。任康康[9]对Fe-0.29C-1.5Mn-1.45Al钢淬火温度研究表明:随着淬火温度提高,Q-P钢力学性能呈抗拉强度降低、伸长率提高的趋势,拉伸断口具有明显的韧性特征,这主要因为随淬火温度升高,残余奥氏体含量上升。杨海峰[10]研究了C-Si-Mn系Q-P钢淬火温度对强度的影响发现:该钢种抗拉强度对淬火温度不敏感,而屈服强度随淬火温度的降低而升高。这是因为随淬火温度的降低,淬火过程中生成的马氏体含量越高,且低温下生成的马氏体组织更细密、位错密度更大、强度更高,从而使Q-P钢的屈服强度提高;而抗拉强度不但受淬火后初始马氏体组织的影响,还受到残余奥氏体加工硬化的影响。 2.2分配温度和分配时间的影响 对分配温度和分配时间的问题上,王建军等人[11]在研究了C-Si-Mn钢时发现存在最佳分配温度(350℃)和分配时间(300s):在低于最佳分配时间时,强塑积随分配时间的增加而增加,达到300s之后强塑积随着时间增加而下降;在达到最佳分配温度之前,强塑积随分配温度的提高而提高。董辰[12-13]对Fe-0.17C-1.40Si-1.48Mn-0.25Al钢的研究表明:随着分配温度的升高,Q-P钢的抗拉强度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伸长率一开始是逐渐升高,在达到一定温度后呈下降趋势(如图3所示),这是因为随分配温度的升高,碳原子扩散速度增大,残余奥

文档评论(0)

liangyueho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