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傣族贝叶文化艺术呈现及意义
傣族贝叶文化艺术呈现及意义 从古至今,人类记录文字的载体多种多样。在中国最早的是乌龟的背甲和兽骨,是为甲骨文;在巴比伦,最早的文字好像是记录在一种泥块上,这种泥块经过烧制而坚硬,以便长期保存。之后是竹、木简、羊皮,再后是帛、绢、纸等,在现世则有磁带、光盘等新媒质,这在世界各个地区都是共同的。用贝叶记录文字的文化现象,也不独一个国家所有。现在发现印度、泰国、中国、缅甸、老挝,还有斯里兰卡等国家,均有用铁笔在贝叶上刻制佛经及其相关典籍的现象。但由于年代的久远和这种记录方式的逐渐失传,贝叶文化显然具有了很好的研究价值。
出现在中国云南的“贝叶文化”是独具特色的。最近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贝叶经全集》,则再现了这样一个文化奇迹。贝叶经,是指用傣族文字刻录在贝叶上、在中国云南傣族地区、主要又是西双版纳地区制作保存并使用的贝叶典籍。在漫长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过程中,云南西双版纳地区没有学校,但没有文化和科学就无法发展。于是,遍布村寨的佛寺似乎就担负起了学校的功能。傣家老百姓的孩子长到七八岁就送到佛寺里去当小和尚,不仅学佛经,而且也学文化科学知识。这些知识包括地理、天文、历史、农耕、医学、文学,甚至乡规民约等,这样就出现了刻在贝叶上的世俗典籍
在贝叶镌刻文字,可以说是一门艺术,是傣族人民从历史中逐渐积累的
西双版纳多产贝叶棕,也称贝多罗树。这种树有十多米到二十米高,长得高大雄伟,笔直的树干没有枝岔,叶片与普通的棕叶相似,但更大、更厚,像一把把巨伞。这种树的叶子就被称为贝叶。用贝叶来刻字,可以说是聪明勇敢的傣族人民的发明。但,贝叶要用来刻写文字,需要经过很多程序
首先要将砍下来的贝叶一片一片大致修整,三五片绑成一捆,放在锅里去煮。这道工序有点像包粽子前的粽叶,煮一煮是为了增加叶子的韧性。煮好以后,捞出来,用细沙将叶子表面的一层软质的膜擦洗干净,然后晾干――煮过洗净的贝叶,最好不要用太阳晒,因为那样叶子容易变形。贝叶晾干以后,夹进一个特制的木架子里压平。这时候的贝叶已经可以用作刻写,但它们是大一片小一片的,很不整齐,就像大小不等的纸张一样。所以下一道工序就是把晾干压平后的贝叶,五六百片为一组,夹进两片木尺中间,用快刀按木尺的尺寸,将其切成统一的大小。木尺一般长约50厘米,宽约12匣米;在距两端约16厘米处,分别钻上一个小孔,所以加工好以后的所有的贝叶,都是这样的尺寸,而且上面有两个圆形的小孔。这样的贝叶整齐划一,轻软漂白,就是真正刻写贝叶经的材料了。为了刻写整齐,刻以前,人们还会用木匠那样的墨线,在贝叶上弹上横线,以决定刻制的格式;西双版纳现存的贝叶经,有四行、五行、六行、八行四种格式。经书刻好以后,用布醮着植物油与锅烟子调合成的黑颜色,往上一抹,一揩,字迹就清晰地显现出来了。每部经书由许多片贝叶组成的,刻好以后,还要在边上刷上金粉或者红漆、黑漆,加以装饰和保护,再用棉线穿进两个小圆孔里,将其捆扎起来,所有的工序就算是完成了。贝多罗树的叶片,可以作为刻写佛经的原料,所刻写出来的经书,就是贝叶经
现在,我的案头上就放着两札贝叶经,这是西双版纳的朋友所馈赠的。其中的一札用两片雕花的木板夹起来,一个小孔上还安了一颗镶有彩石的金属扣子。另一札是棉线随便捆扎的,有8片,一头的一只角已经稍有损坏,叶面文字刚劲秀美,仍很清晰。朋友说,上面刻的是一卷古老的经文,我视为珍品,存之高处
这样的贝叶经,肯定比两千年前在印度产生的马利文和梵文贝叶经精美得多;在工艺制作上,也比那个时代先进得多,这是不言而喻的。关于贝叶经的文本,近六十年来曾陆续出版过一些,主要有《娥姘与桑洛》《线绣》《巴塔麻嘎棒尚罗》《相勐》《兰嘎西贺》《厘俸》《召树屯》《葫芦信》等几部。而像这次结集为《中国贝叶经全集》是第一次。这样一部大书,国际国内文化界、学术界将对它做出怎样的评价,尚需时日。但目前《中国贝叶经全集》有一百卷、一百一十四册,共收入作品一百五十余种,为贝叶经原件扫描、老傣文、新傣文、国际音标、汉文直译、汉文意译“六对照”版本;计九千一百多万字。这部书的内容可以说已经涵盖了傣族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当得起“百科全书”和“万有文库”这样的评价
有些美好的东西,人们容易对其认识和赞美,比如泰山、黄河等自然景观。但对于更多的尤其是精神方面的东西,人们对它们的认识则会有一个过程,比如贝叶经。在我看来,西双版纳的一望无际的大森林,浩荡和水源充沛的澜沧江,以及无限铺展的田畴,这些大自然的赐予使西双版纳从来就美丽而富饶,这样的造化钟灵之地必然有大精神存在。现在看来,这个存在就是贝叶经。这一堪比巍峨高山和漫漫长河的精神奇迹,在中国文化史、中国佛教史,乃至世界文化史和佛教史上,均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价值。西双版纳州政府在州委的支持下、在云南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从2001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