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源CT在结肠癌性肠梗阻中应用价值.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双源CT在结肠癌性肠梗阻中应用价值

双源CT在结肠癌性肠梗阻中应用价值   摘要:目的 分析结肠癌所致急性肠梗阻的CT征像,并探讨双源CT在结肠癌性肠梗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3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结肠癌性肠梗阻的临床资料,分析肿瘤侵犯范围、部位、血供、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的CT征像,并与病理结果相对照。结果 经手术病理证实,腺癌26例,粘液腺癌7例,双源CT在肿瘤术前诊断定位、定性准确率分别为96.9%(32/33)、100%(33/33),CT-T、N、M分期准确率分别为87.9%(29/33)、78.8%(26/33)、100%(33/33)。结论 双源CT对结肠癌性肠梗阻的定位、定性以及术前分期明显优于其它检查,是结肠癌性肠梗阻的首选检查方法 关键词:结肠癌;肠梗阻;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肠梗阻是临床常见急腹症,在老年患者中结肠癌是引起肠梗阻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结肠癌性肠梗阻的主要治疗方法仍是手术治疗,手术方式的选择依赖于术前准确的肿瘤定位、定性及分期[1]。既往腹部立卧位X线检查通常是首选检查方法,但无法作出病因诊断。双源CT时间及空间分辨率高,能在一次屏气状态下完成整个腹腔及盆腔的扫描,通过多种重建技术清晰显示梗阻部位、肿瘤侵犯范围、有无淋巴结及远处转移情况,为临床治疗方案和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有力的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33例患者均以急性肠梗阻入院,其中男性21例,女性12例,年龄41~79岁,平均年龄64.8岁,最长发病时间3 d,主要症状为腹痛、腹胀、呕吐、肛门停止排便排气,11例患者有便血。术后病理均证实为结肠腺癌26例,粘液腺癌7例;肿瘤分布:升结肠10例,结肠肝曲2例,横结肠5例,降结肠3例,乙状结肠13例 1.2方法 CT机型为西门子双源CT机(SIEMENS SOMATOM Definition),检查前未进行肠道准备,18例仅行入院前急诊全腹部平扫检查,15例入院后行全腹部平扫加增强多期扫描。扫描范围从膈顶至盆底,采用高压注射器经右肘正中静脉注入碘帕醇(Iopamiro)370 mgI/ml,剂量1~1.5 ml/kg体重,速率4~5 ml/s,自动触发扫描,触发层面腹主动脉上段,触发阈值100 HU,重建层厚1 mm,层间距1 mm,采集动脉期、静脉期和延迟期数据后传至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建(MPR)和最大密度投影(MIP)获得重建图像 1.3图像分析 以右半结肠内径6 cm,左半结肠内径4 cm,小肠内径2.5 cm为肠梗阻诊断标准[2],在后处理工作站3D应用程序中沿肠道走形观察扩张肠管与正常肠管间移行带处肿瘤大小、侵犯范围、强化方式、血供情况、淋巴结大小及数目、腹盆腔有无转移。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见图1、图2 2 结果 33例肠梗阻患者中14例表现为近端梗阻肠管与远端正常或塌陷?c管间移行带肠壁不规则增厚、僵硬,肠腔狭窄,19例表现为移行带菜花状软组织肿块,15例强化病例中有4例不均匀强化。6例侵犯浆膜层,6例直接侵犯邻近脏器,21例发现有淋巴结转移,其中有2例误诊,漏诊5例 术前CT诊断定位、定性准确率分别为96.9%(32/33)、100%(33/33),1例患者因过于消瘦,组织对比度差,结肠冗长等原因导致定位不准确。术前CT-T、N、M分期准确率分别为87.9%(29/33)、78.8%(26/33)、100%(33/33),1例T3期低估为T1-2期,2例T4期低估为T3期,1例T3期高估为T4期;5例N1期估为N0期,2例N0期高估为N1期;CT发现5例肝转移,1例骨转移,1例肝、肺同时转移 3 讨论 结肠癌所致肠梗阻是一个慢性渐进行过程,结肠癌早期症状隐匿,并发肠梗阻时通常已经是中晚期,肿瘤一般较大,双源CT定位、定性较为容易,通过MPR、MIP重建能直观显示梗阻移行带处肿瘤大小、侵犯范围、肠腔狭窄程度、与周围组织结构关系。普通X线不能作出病因诊断,且仍有20%肠梗阻无阳性表现[3];结肠镜虽然能做活检获得病理诊断,但无法评估肠壁及肠腔外情况,因结肠各段长度差异定位也不准确,肠腔过于狭窄或冗长可能无法通过导致漏检;腔内超声能准确判断结肠壁浸润深度,但肿瘤造成狭窄程度过重时探头也无法通过。综合各种检查方法优缺点,双源CT在术前评估肿瘤的准确性和信息完整性上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对于结肠癌性肠梗阻,术前准确分期有助于手术方式的选择,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生存率。双源CT对T3、T4期的评估准确率高,表现为结肠浆膜层光滑性消失,周围脂肪组织模糊不清,与邻近脏器间脂肪间隙消失,但结肠癌并发肠壁缺血、水肿、局限性腹膜炎等时对结肠浆膜面及肿瘤周围脂肪组织受侵情况判断较困难,从而导致T3、T4期评估不准确,薄层扫描[4]及增强扫描[5]则有助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