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徐州汉代古墓文物古迹周边治安环境治理探究.doc

徐州汉代古墓文物古迹周边治安环境治理探究.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徐州汉代古墓文物古迹周边治安环境治理探究

徐州汉代古墓文物古迹周边治安环境治理探究   摘 要 徐州汉代古墓文物古迹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古迹。本文针对文物古迹保护存在的治安隐患,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地方人文特色,寻找治理治安环境路径,考量地方立法,建立文物保护协同机制,为我国文物古迹周边治安环境治理提供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 汉代古墓 治安环境 治理路径 基金项目:江苏省高校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一般项目“徐州汉代古墓文物古迹周边治安环境治理研究”(项目编号:201610 329030Y)阶段性成果,资金由江苏警官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资助。指导老师:周寅,江苏警官学院科研处处长、副教授 中图分类号:D63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2.380 两汉四百余年间,徐州大地共有十三位楚王、五个彭城王,应有十八座王陵墓葬,合称“徐州汉代十八陵”,至于汉代贵族、平民墓群更是数不胜数。汉墓中的王陵墓葬,构成了徐州两汉文化的“三绝”之一。但随着经济的发展,“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成被广泛认同的经济发展模式,山地采石场、山地旅游业,依山而建的度假村、商贸集中地遍地开花。现代文明与汉墓文化的冲突日益严重,大量汉代古墓遭到人为破坏、埋没,文物古迹周边的治安环境不容乐观,探索科学有效的治理理念与路径迫在眉睫 目前,国内对文物古迹的保护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从国家立法角度,制定《刑法》、《民法通则》、《治安管理处罚法》部分保护文物古迹法条,最后出台《文物保护法》,形成规范的立法体系,对文物古迹的保护起到了积极作用。二是从政府政策角度,结合地方人文环境特色与文物古迹特点,地方政府制定地区性保护条例,以文物保护部门为主导,公安、旅游工商等管理部门辅助实施治安保护措施。除此之外,以开发促保护,以旅游振文化的方针贯穿始终,合理利用地区文物古迹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业。三是从社会监督角度,国家文物局文物违法举报中心于2015年8月14日正式在北京揭牌,标志着公民直接参与文物古迹保护活动正常化、程序化,但现阶段公民对文物古迹的保护意识不强,自发性大规模维护活动很少,公众参与性明显不足 不难发现,国内这方面的保护点在于文物古迹本身,强调地区政府规划性保护,解读保护性原则的适用性,探寻古墓古迹的合理性开发,但却忽视了文物古迹周边的治安环境治理以及新型保护措施的探索,致使文保工作停滞不前。对此,江苏高校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徐州汉代古墓文物古迹周边治安环境治理研究”项目组通过对徐州地区11座大型汉墓展开实证调研,寻求突破困境的新途径,新方法 一、徐州汉代古墓文物古迹周边治安环境现状考量 本次调研围绕“古墓古迹周边治安环境现状”展开,以徐州市广大群众和11座大型汉代古墓为调研对象,采用问卷、访谈、实地观察等调查方法,分别在徐州市博物馆、龟山汉墓旅游区、驮蓝山汉墓周边村落、狮子山楚王陵旅游区等人流量大且极具代表性的10个地点进行随机调查,制作并发放了600份调查问卷,有效回收问卷594份,访谈游客、汉墓周边居民、管理区工作人员共计90人。接受调查的群众年龄阶段多样,从事的职业类型多样,其中,在徐州居住满三年的占据总人数的95%,对徐州地区汉代古墓文物古迹有着基本的认识 “秦唐文化看西安,明清文化看北京,两汉文化看徐州。”汉文化是徐州的骄傲,作为古文化遗产代表的汉墓更是在人们心中占据重要地位。调查中,12.9%的群众认为汉墓是维系徐州生存和发展的纽带,另有82.26%的群众认为汉墓是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旅游资源(见图一)。由此可见,徐州汉墓的保护是有必要的,其重要性再一次被证实 但是,随着徐州地区经济转型速度加快,汉墓古迹屡遭破坏,各类侵财事件频发,虽然政府和社会采取了一定的措施,但实际效果并不明显。60.9%的群众表示徐州汉墓古迹较大程度的遭受了破坏,5.1%的群众表示汉墓遭到严重破坏,失去原貌(见表一)。对于这一数据,项目组抽取驮篮山汉墓、卧牛山汉墓、白集汉墓、龟山汉墓进行实地考察,发现驮篮山汉墓地处工业园区,围其而建的汉文化遗址公园已近乎废弃,甬道有石板下坠,墓室局部坍塌。卧牛山北侧有巨大的建筑工地,山体遭到破坏,生活垃圾被随意倾倒,对于汉墓的保护极为不利。白集汉墓地处较为偏僻,保护园内杂草丛生,地上散置不少汉画像石碑。而龟山汉墓因旅游景区的建立保护的较为完好,但游客的不文明行为也对汉墓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 在对徐州博物馆、龟山汉墓、狮子山楚王陵旅游区内42位游客、驮篮山汉墓周边30位居民以及18位汉墓古迹管理区工作人员的访谈过程中,我们着重总结记录了他们对于汉墓周边治安环境复杂,古迹文物屡遭破坏的主要原因及改善方法的见解。并结合594份调查问卷反馈的有关信息,制作了图二、表二。由?D二可以看出,徐州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