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把我的嫁妆先给我(外一篇)
把我的嫁妆先给我(外一篇) 小妮高中毕业那年,是1977年。冬季,高校开始公开招考,汪小妮正好赶上。第二年年初,高考成绩出来了,整个陈墩镇中学应届毕业生中只有两人考取大学,一人考取师专,而第四名的小妮却名落孙山
小妮班主任跟她说,莫灰心,复读一年再考。小妮的班主任,是代课的老三届毕业生,参加高考也差了那么十几分
第二年,小妮和她的班主任仍没考上,都还差了十几分。班主任灰心了,跟小妮说,我年纪大了,再不嫁人没人要了,你还年轻,再努力一年,加油!
第三年,小妮高考仍落了榜
拿着分数单,小妮回到家。那天,小妮爹也刚从镇上回来,一脸无奈。小妮爹是小学代课老师,这天镇中心校人事上正式通知他,不用再到学校去上课了。小妮爹没了工作,两个哥哥回来闹分家,小妮又一次落榜,汪家一下子陷入内外交困之中
家,迟早要分的。小妮爹请来了小妮舅舅,客客气气地分了家。房子、家具、农具、稻米、自留地,以及不多的十几块钱,都一一分了
过了几天,小妮跟爹说,我要去城里复读。爹平静地看了小妮一眼,说,你复读,我不反对,可我实在无力供你了
小妮想了想,说,把我的嫁妆先给我吧
小妮娘说,你一个大丫头说这话也不害羞,传出去人家要笑话的。小妮爹说,就算我想把嫁妆先给你,我也没有钱呀!
小妮说,爷爷临终时说的,祖坟上的榉树,是我的嫁妆
小妮爹皱了皱眉,说,那些榉树正在长树围。现在砍了,值不了几钱
你就当我真的出嫁,等不及了
小妮娘听了,恼了,说,你读书读得一点也不知羞耻了,这话你也讲得出口?!
小妮沉默了。但是,小妮的话还是传了出去
第二天,汪小妮家来了一拨又一拨的人。村子里到处在传说。有的说,小妮急着要出嫁了。有的说,小妮要办嫁妆了
小妮拿了几本书、几片面饼,到村头没人打搅的地方去看书了
到了傍晚,小妮回家
小妮爹说,买树的人来了好几拨,最终谈妥的是两家。一是支书家,给一百五十块钱,树要全部移走。还有是朱小小家,他们开价一百二十块,每个月给十块,可以让树在坟地上留着
其实,支书家儿子和朱小小家的儿子都是小妮初中时的同学。支书家的儿子参军去了,朱小小家的儿子就是他们那届那个考取师范专科学校的第三名
小妮不假思索地说,卖给朱诚家。小妮爹一脸不满
小妮去了鹿城,苦读一年,硬是把初高中所有的学科重新学了一遍。第二年高考终于如愿考上了省师范大学
临上学时,小妮爹娘又为钱发愁时,朱小小送钱来了。钱不多,五块。小妮爹娘推着说,你们该付的钱都付了
朱小小说,说实在的,你们急用钱,卖树卖亏了。况且这一年树在长大、价钱也在升,我们还是再贴些钱吧,免得将来你们反悔
小妮拿着五块钱路费,到了省城。读师范大学,不光免费,学校还供给伙食费。朱家也挺讲信用,补偿的钱每月准时汇去。读了一学期,小妮各科成绩优异,拿到了奖学金
四年一晃过去,汪小妮大学毕业,又考取了省大研究生
得知女儿还要读书,小妮娘急了,说,等你研究生毕业,都三十多了,你能嫁给谁呀?!小妮沉默
又几年,小妮终于研究生毕业了。拿着毕业证书和工作分配介绍信回到家时,小妮娘哭了,说,你那些同学的孩子都会打酱油了!都三十好几了,你还能嫁给谁呀?!你这傻妮!
小妮说,娘,你急啥,还有比我更傻的人,在等我呢!
小妮爹问,谁?!难道是朱小小家那傻小子么?!
小妮坏坏地笑了
汪小妮和朱小小家儿子朱诚准备结婚前,他们专门到了汪家祖坟上看了那一排榉树。那榉树棵棵挺拔,秋叶又特别精神,红红的一片。其实,这是小妮爷爷的一番苦心。汪小妮的爷爷是个私塾先生,崇尚耕读,为祈盼汪家后代读书有出息,在自家祖坟上种了一排榉树。榉,谐音举,有科举高中的好意思。只是社会更迭,汪小妮爷爷那个时代已取消了科举考试,谁也不知那榉树的真切含义
到了汪小妮读书时,汪小妮爷爷见小妮特别爱读书。其他男孩不想读书还贪玩,小妮常帮他们做作业。爷爷喜欢小妮,说小妮是个读书的料,临终时再三关照,祖坟上的榉树,谁也不能动,那是传给小妮的嫁妆。小妮还小,她不知道什么是嫁妆,只是到了读书读到山穷水尽的时候,爷爷给的嫁妆帮她度过了难关
那天,小妮和朱诚商定,让那些树永远留着,传给子孙们
结婚后,两人又双双去了京城,他们一起考取了博士研究生,成为陈墩镇学历最高的一对夫妻
追部队
1949年4月的一天夜里,驻在丰镇的部队突然开拔了。一夜之间,几千人的队伍一下子走得没了影踪
我爷爷半夜里觉出一些门外的异常,天没亮便赶了个大早,穿街走巷,只有出奇的安静,往日来来去去穿军装的竟然一个也没见到
我爷爷急了,匆匆又赶往三里地外的五谷树村。固然不出我爷爷所料,驻在这里的华中大学二支队也开拔,不知去向。我爷爷悄悄跟村里的老乡打听,老乡们都摇头,说,部队上的事,我们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