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读《赤壁怀古》 析大家乡音
王义然
《念奴娇·赤壁怀古》的作者是宋代文学大家苏轼。苏轼曾任密州太守。密州治所在今山东省诸城市。这位大家在任期间,修建超然台,写下《超然台记》,并留下一篇脍炙人口的《江城子·密州出猎》。笔者籍贯诸城市,对苏轼的作品情有独钟。青少年时期就读过《赤壁怀古》,感触颇深。的确,这首词全文百字,写景状物,忆古思今,气势恢宏,感情充沛,堪称千古绝唱。文章之妙,竟使《念奴娇》这个词牌平添了《大江东去》和《酹江月》两个别名。国人对这一佳作的肯定是不言而喻的。然而,笔者在初读这首词的时候,就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感觉。这首词押韵不出色,可从未见有人指出过。作为初学者的我当然不敢多想。近几年,潜心研究语言文字,有些收获,对这个存疑数十年的问题,终于想说且自信正确而敢说自己的见解了。重新审读《赤壁怀古》,笔者看到以下情况:
一、《赤壁怀古》有四处韵脚不和
众所周知,诗词属于韵文。韵文最基本的特点就是押韵。但是,不少古代诗词的语句,甚至是名人名作的语句,却不符合押韵的要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就属此类。我敢断言,绝大多数的读者,在初读《赤壁怀古》时,读完前三个韵脚,仍然不知道这首词押的是什么韵。读完全文便会发现,八个韵脚,就有四个不符合押韵的要求。这里列示原文,并用现代汉语拼音标出八个韵脚的韵尾,详作点评。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u)。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i)。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e)。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e)。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a)。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e)。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a)。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e)。
为了分析全篇用韵情况,这里把宋代张孝祥的《念奴娇·过洞庭》和近代毛泽东的《念奴娇·昆仑
1、念奴娇·过洞庭 张孝祥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e)。
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e)。
素月分辉,银河共影,表里俱澄澈(e)。
怡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o)。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e)。
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o)。
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e)。
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i)。
2、念奴娇·昆仑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
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
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
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
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一截遗欧,截赠美,一截还东国。
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通过这样的列示比较,我们可以初步断定,三首词押的都是o、e韵。站在普通话标准音的角度看,《赤壁怀古》的韵脚“物、壁、发、发”和《过洞庭》的韵脚“夕”不符合押韵要求,应属失韵。对此,笔者作如下分析:
汉语是可以通过押韵进行充分的音韵表达的语言,因而是最适于吟咏唱诵的语言。汉语戏剧有数百个剧种,汉语的说唱艺术形式丰富多彩,数不胜数。古往今来,几岁顽童说几句韵语,来一段顺口溜、脱口秀,都算不上什么稀罕事。汉语的这一特点,与汉语的语音构成密切相关。
汉语语音,一个字就是一个音节,所有音节都是开音节,每个音节的结尾都是声带振动且没有发音长短限制的韵母,在进行韵文写作时,没有象英语那样独立发音的辅音的障碍,特别是声带不能振动的清辅音的障碍,所有的字都可以做韵脚,押韵比较容易实现。另外,汉语中还有许多读音不同的同义词,可以互相替换,在语法上,还可通过词序的倒装加以调整。所以,对一个具有一定写作水平的人来说,选取韵脚字,就如探囊取物,手到擒来,根本不存在什么问题。对苏轼这样的文学大家来说,更是小菜一碟。如《赤壁怀古》这样的大家名作,真正失韵是不可能的。从文面上看,全文八个韵脚就有四个不符合押韵要求,难道是作者故意放弃了词作押韵的基本要求么?显然不是,这里肯定另有原因。
笔者通过研究方言,在《方音取韵与诗经的方言色彩》一文提出并证明了方音取韵的历史事实。证明在普通话出现之前,国人没有统一的标准语音,只有方言。而从语音的角度考察,方言的一般表现形式就是一个字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的读音。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人们写作韵文,选取韵脚,只能根据各自的方言语音,别无选择。这是历史的局限,任何写作高手,都不可能超越这样的历史局限。据此,笔者认为,《赤壁怀古》中的“物、壁、发、发”四个韵脚字,是苏轼所处方言环境的方言特征示性字。只要按照当地方言语音去读这四个字,《赤壁怀古》全篇韵脚就会处处谐和。现在我们感到不符合押韵要求,是因为作者所处方言环境对这些字的读音与现代普通话读音存在差异的缘故。而这种读音差异,正是笔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