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精选.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柳宗元 佳作赏析 渔 翁 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注释】   西岩:湖南永州西山。   乃: 摇橹的声音。   无心:指云自由自在飘动。 【简析】柳氏的这首山水小诗是作于永州的。诗写了一个在山青水绿之处自遣自歌,独往独来的“渔翁”,借以透露作者寄情山水的思想和寓寄政治失意的孤愤。 江 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注释】踪:踪迹。   蓑笠翁:披蓑衣、戴斗笠的渔翁。 【简析】这是一幅江乡雪景图。山山是雪,路路皆白。飞鸟绝迹,人踪湮没。遐景苍茫,迩景孤冷。意境幽僻,情调凄寂。渔翁形象,精雕细琢,清晰明朗,完整突出。诗采用入声韵,韵促味永,刚劲有力。历代诗人无不交口称绝。千古丹青妙手,也争相以此为题,绘出不少动人的江天雪景图。 作者简介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厚。祖籍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西文学村柳家巷),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柳宗元重视文章的内容,主张文以明道,认为“道”应于国于民有利,切实可行。他推崇先秦两汉文章,继承了刘勰标举“比兴”和陈子昂提倡“兴寄”的传统,其诗多抒写抑郁悲愤、思乡怀友之情,幽峭峻郁,自成一路。代表作品有:《捕蛇者说》 《始得西山宴游记》《黔之驴》 。 背景简介 永贞元年(805年)正月,唐顺宗李诵即位,他在东宫20年,比较关心朝政,从旁观者的角度对唐朝政治的黑暗有深切的认识,即位后就立刻重用王叔文、王伾等人进行改革。他们和刘禹锡、柳宗元等人一起,形成了以“二王刘柳”为核心的革新派势力集团。他们维护统一,主张加强中央集权,反对藩镇割据,反对宦官专权。但革新遭到了掌握实权的宦官们的抵制,宪宗即位后,革新派纷纷被贬斥,王叔文被贬为渝州司马,第二年被赐死。王伾贬为开州(四川开县)司马,不久病死。其余柳宗元、刘禹锡等6人都被贬为边远州的司马。 1.简要概括各联内容。 首联写登楼纵目,愁思深旷,寄寓着对友人深切的怀念,点明题意。颔联写近看盛夏景物,有感于花草被风雨摧残,牵动愁肠。颈联写远望友人所在之地,岭树重遮,江流阻隔,加深了愁怀。尾联写感叹音信难通,以被贬万里荒僻之地而愁怨作结。 2.作者说“愁思茫茫”,联系全诗看,因何而“愁思茫茫”? 作者因自己被贬荒蛮之地,感慨仕途风波险恶而愁绪满怀,因友人望而不见而生牵挂思念之愁。 3.说说本诗是如何以哀景写哀情的。 作者将自己被贬谪的哀情寓于哀景的铺叙之中。“高楼大荒”、“海天茫茫”、“惊风乱飐”、“百越文身地”,对贬谪诗人,都是哀苦无比的景色。正是通过这些景色的铺叙,远近结合,景中见情地把自己的无限哀情表达出来。 4、第二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深刻含意? 第二联是“赋”笔,而赋中又兼有比兴。在这里,芙蓉与薜荔,正象征着人格的美好与纯洁。惊风、密雨映射敌对势力。登城楼而望近处,从所见者中特意拈出芙蓉与薜荔,显然是它们在暴风雨中的情状使诗人心灵颤悸,风而曰惊,雨而曰密,飐而曰乱,侵而曰斜,足见对客观事物已投射了诗人的感受,芙蓉出水,何碍于风,而惊风仍要乱飐;薜荔覆墙,雨本难浸,而密雨偏要斜侵。暴风肆虐,抽打着水中的芙蓉;密雨施狂,侵袭着墙上的薜荔。是景语,更是情语,是诗人仕途险恶的写照,诗人对险恶处境的忧虑和愤慨溢于言表。 5.在自己的贬所依然是“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那么战友们的处境又如何呢?”。 诗人站在城楼上向南眺望,重岭密林,遮断了他的视线,使他望不到远隔千里的战友,他不禁黯然神伤;他把视线收回,俯视着城外的柳江,柳江逶迤东去,有如九曲回肠,使他不禁又产生了“江流曲似九回肠”的悲哀。 景中寓情,“愁思”无限。从字面上看,对仗工整;从意义上看,上实下虚,前因后果,具有“流水对”的优点。 既然望而不见,自然想到互访或互通音问;而望陆路,则山岭重叠,望水路,则江流纡曲,这就很自然地要归结到“音书滞一乡”。作者的高明之处。在于他先用“共来百越文身地”一垫,再用“犹自”一转,才归结到“音书滞一乡”,便收到了沉郁顿挫的艺术效果。而“共来”一句,既与首句中的“大荒”照应,又统摄题中的“柳州”与“漳、汀、封、连四州”。一同被贬谪于大荒之地,已经够痛心了,还彼此隔离,连音书都无法送到!读诗至此,余韵袅袅,余味无穷 。 6、试赏析尾联 【当堂练习】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柳州榕叶落尽偶题

文档评论(0)

58633400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