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人文精神视野下胎儿伤害探究
人文精神视野下胎儿伤害探究 摘 要:人文精神要求尊重人的价值,关注“人”的发展,保护“人”的权利。生命权和健康权是“人”最基本的权利,保护“人”的权利,必须保护“人”的每一个阶段的权利,包括“人”生命之起源――胎儿。胎儿是潜在的社会人,仍享有生命权和健康权。?目前,我国刑法对于”胎儿”的保护,是通过将对胎儿的伤害视为对母亲的伤害,再依据刑法第234条认定为故意伤害罪。近年来,胎儿伤害的案例增加,伤害方式及伤害结果呈现出多样化,上述作法已经不能规制胎儿伤害行为,并且也没有切实保护胎儿的生命权和健康权,因此,笔者认为,应该承认胎儿的生命权和健康权,增设故意伤害胎儿罪,保护胎儿的合法权益
关键词:人文精神;胎儿伤害;生命权;健康权
中图分类号:D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17)01 ― 0128 ― 03
人文精神要求刑法应当尊重人的价值与主体地位,重视人的全面发展与权利保护,并充分保障人的自由与尊严。由于我国刑法对“人”的判定以“出生”为标准,胎儿因其未出生便被排除刑法主体之外,即刑法不承认胎儿的主体地位。众所周知,胎儿是“人”生命之开端,作为“人”的先期利益存在,如果不加以保护,则不能真正做到对“人”的保护。承认胎儿的主体地位及权利,是完善我国刑法的需要,也是人文精神的内在要求
一、胎儿的法律性质分析
胎儿,是指妊娠 8 周以后娩出的胎体。关于胎儿的性质,生物学、医学、宗教、法学等多个领域具有不同的看法,而即使在法学领域中,对于胎儿的性质也是众说纷纭,其中主要有物说、道德主体说、介于人与物之间的权利主体或客体说、人格说、潜在人格说
物说认为胎儿是输卵管或子宫中的物质。民法上的物需要具备四个特征:即有体物,与人相脱离,能够被人所实际控制和支配;在功能或作用上能够满足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很显然胎儿并不完全具备上述四个特征。如果采用物说,则会产生人是由物变来的荒谬结论,违背常识。道德主体说认为,胎儿具有比一般生命物质更高的到的地位,属于社会伦理道德保护的范围。?该学说忽视了胎儿是一个实体的生命,将侵犯胎儿生命与健康的行为认为像侮辱尸体一样伤害了人们的道德情感,显然忽视了胎儿的特殊价值和意义,保护力度也不足。介于人与物之间的权利主体或客体说,认为胎儿是介于人与物之间主体或客体,该学说模棱两可,令人不解。人格说认为受精卵、胚胎、胎均儿具有人权,具备人的条件,应受法律保护。该学说肯定了胎儿的主体地位,但人格的存在以人的存在为前提,胎儿毕竟不是社会的人。潜在人格说认为,胎儿是潜在的“人”,而“人”是具有人格的生命体,胎儿具有潜在的人格
笔者赞成潜在人格说,“人”的概念本身就具有“生物的人”和”社会的人”两个层次。从生物学角度来看,胎儿从受精卵起就具有新的“人”的生命密码,就是一个“人”的开始,胎儿本就是生物上的人,将其命名为胎儿,是对“人”生命不同阶段的区分,正如婴儿、少年、中年那样。胎儿因为其还未出生,无法参与到社会实践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因此还不具社会属性,还不是社会人。但是,正常情况下,胎儿都会出生,具有社会属性,成为社会的人。因此,胎儿是生物人,是潜在的社会人
二、胎儿的生命权、健康权及其限制
生命权是人享有其他一切权利的基础,是最核心的人权。胎儿作为生命之开端,已经具有生命活动的特征,是每个自然人发育之必经阶段。我国现行刑法保护人的生命权,规定任何人都不得非法剥夺他人的生命,而胎儿“生命”作为自然人享有生命权的前提,同样应该受到刑法的保护。对胎儿“生命”的非法侵害即是对自然人生命权的提前剥夺。胎儿有出生的权利,享有生命权
胎儿的健康权是人的健康权的基础。近年来,世界各国和地区关于胎儿健康利益受损害的诉讼不断增加,胎儿的健康保护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大陆法系国家立法和判例大多规定胎儿享有先期的身体法益,承认胎儿法律上享有健康权并加以保护。德国民法典、日本民法均规定了胎儿在出生之前受到第三人的侵权,在出生之后可提起赔偿之诉,肯定了胎儿的赔偿请求权。美国判例法也主张,每个人都应被保护,不受侵权行为之害,包括胎儿在内①。胎儿的健康权应该受到法律保护
胎儿虽然享有生命权,但胎儿毕竟不是社会中的人,胎儿的权利与社会的人的权利之间必须达到一种平衡,这种平衡点就是行善原则和社会责任原则
胎儿的生命权受到自身的限制。一方面胎儿有出生的权利,另一方面胎儿没有决定其是否出生的能力,当胎儿被诊断为患有先天遗传性疾病,或者胎儿是因强奸、乱伦等原因受孕,如果让胎儿出生则可能给出生后的人造成生理上的缺陷或生理上的痛苦,甚至损害出生之后人的价值与尊严。这显然违背生命权的价值目标,也不符合人文精神尊重人的?r值与尊严的内在要求。生命权本身具有质的要求,当出现上述情况时,根据两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