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合音词界定及形成原因.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汉语合音词界定及形成原因

汉语合音词界定及形成原因   摘 要:合音词的形成,是语音、语义、语用等语言系统内部的演变模式和运作特点以及使用语言的人自身对言语活动中力量消耗的经济要求共同作用的结果。其界定应兼顾语音对应、语义相通、句法功能相同等原则 关键词:合音词 界定 形成原因 一、汉语合音词的界定 (一)溯源 汉语合音词古即有之,相关论述可以追溯到传统语文学时期。宋代沈括《梦溪笔谈“古语已有二声合为一字者,如不可为叵、何不为盍、如是为尔、而已为耳、之乎为诸之类”,首次明确指出“合声”这一音变现象。清代俞樾《古书疑义举例“古人语急,则二字可缩为一字;语缓则一字可引为数字。”清末韩邦庆《海上花列传“惟有有音而无字者。如说勿要二字,苏人每急呼之,并为一音。若仍作勿要二字,便不合当时神理又无他字可以替代。故将勿要二字并写一格。”20世纪,刘复《中国文法通论》中指出,两字合作一字的,如文言中合“而已”为“耳”,合“之于”或“之乎”为“诸”,合“于此”“于彼”或“于是”为“焉”,和北方口语中合“不要”为“别”,南方口语中合“勿要”为“?”……我们称它为合音字。金兆梓《国文法之研究》中“字的分合”一节,亦有关于“合音”的论述,观点与刘相似。合音作为一种构词法出现在刘、金二人的语法体系论述中 新时期以来,专门研究合音词的文章渐次出现,但关于合音词界定的问题尚未有定论 (二)“词典”对合音词的解释 《汉语大词典》中关于合音的解释:“合音,合两字之音急读而成一音”“合音字,合二字之音为一字者”,并举沈括《梦溪笔谈》中的例子为证。(汉语大词典编纂委员会,2000) 《中文大辞典》:“合音字,谓合声成字也……郑樵谓慢声为二,急声为一,如慢声为者焉,急声为旃,慢声为者欤,急声为诸。按:慢声、急声,即徐呼、疾呼,凡合音字,皆成于疾呼者也。”(中文大辞典编纂委员会,1968) 《古汉语知识词典》对合音字的解释:也称“合声”,由两字读音合成的一个字。如:之乎=诸,不可=叵,扶摇=飙,不律=笔,蒺藜=茨。由二声合一字,乃急读而成;由一字而析为二字,则由缓读而成;故宋人郑樵《通志“急声”“慢声”,清人王念孙《广雅疏证》称“急言(疾言)”“徐言(缓言)”。二声合一字,往往上字取声,下字取韵,故清代顾炎武《音学五书“反切之语”。合音字在先秦已出现,《诗》毛传已有分析,《尔雅》《方言》均有记载,清代顾炎武《音论》则辑录了数十字。(马文熙、张归璧等,2004) 杨剑桥《实用古汉语知识宝典》对合音词的解释:“词汇学术语。也叫兼词合声。由两个单音节词拼合而成的单音节词。如之乎拼合为诸,不可拼合为叵,扶摇拼合为飙,蒺藜拼合为茨等等。”①(杨剑桥,2008) 《语言学名词》对合音字的解释:读音由构成该字的两个字符反切拼读而成的汉字。(语言学名词审定委员会,2011) 《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对合音字的解释:两个字的读音合成一个字音的字。如北京话中的“甭”是“不用”的合音字。(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2012) (三)合音词与反切的关系 反切是古人在“直音”“读若”之后创制的一种注音方法。反切又称“反”“翻”“切”,是指用两个汉字给一个汉字注音的方法。两个字中上字取其声,下字取韵和调,拼合出被注音字的读音(语言学名词审定委员会,2011)。在探求反切起源的过程中,有学者认为反切源于合音,合二字为一音即反切。清代顾炎武《音学五书“反切之语自汉以上即已有之。宋沈括谓古语已有二声合为一字者,如不可为叵、何不为盍、如是为尔、而已为耳、之乎为诸。郑樵谓慢声为二,急言为一,慢者为者焉,急声为旃……以此推之,反语不始于汉末矣。”顾氏认为合音字是“反切”注音法的前身,故有“反语不始于汉末矣”的结论。也有现代学者认为,“反切”注音法是在合音字的合音原理推?酉虏?生的。② 这一观点遭到现代学者许嘉璐、何九盈等人的反对。许嘉璐《传统语言学辞典》:今天看来,合声和反切的道理相同,但合声并不等于反切,其原因有二:第一,合声是无意识的,反切则是有意识地把一个音节分析成声、韵两部分,然后拼合成一个音节;第二,合声是零星的、偶然的,反切则是普遍实用的法则,可以为每一个汉字注音(许嘉璐,1990)。何九盈《中国古代语言学史(第4版)》:宋祁、魏了翁、顾炎武等人把古代的合音词也当作反切来看待,这是有问题的。因为二者在性质上不一样。“蒺藜”为“茨”之类的合音词,不只是以双声叠韵为特点,它的前两字与后一字在意义上是相等同的。即蒺藜=茨,瓠芦=壶,不可=叵,何不=盍,如是=尔,之乎=诸,者焉=旃……而反切是不考虑意义的,如德红切东,不能说“德红”二字之义等于“东”。另外,反切是人们自觉地利用汉语音节的特点而造出来的一种注音方法,合音词是人们在交际过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