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性担保公司生存尴尬.docVIP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政府性担保公司生存的尴尬   一、 定位的尴尬:企业?事业单位?公用事业型企业?…   为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贷款难的问题,助力中小企业突破发展瓶颈,专门定位于服务中小企业的担保公司应运而生。据称,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是世界各国扶持中小企业发展行之有效的通行做法,在发达国家,担保机构早已有数十年的发展历史且成效卓著。   借鉴国外的经验,国内的担保机构在1998年艰难起步,从沿海发达地区逐步不过波及到笔者所在的西部落后地区。迄今为止,笔者所在地区的担保机构仍呈现一面倒的现象,即有实力,有信誉,银行比较认可,真正能够为中小企业融资难助一臂之力的基本都是政府背景的机构,而民营担保机构大多厮混在个人房贷、汽车消费贷款等领域,少数虽然开展了中小企业贷款担保业务的,也主要是与农村信用社合作,未能进入主流银行的眼界。   设立担保机构的担保在通过信用放大作用和增级作用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从而间接的推动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从国外的经验来看,此类担保机构的定位大多是以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振兴中小企业市场的宗旨,不以盈利为目的官方或半官方机构,比如,日本的信用保证协会即是一例。   然而到国内之后,别样的国情让脱胎于发达国家中小企业担保机制的政府担保机构很快就开始变味。   如果将发达国家那样,将担保机构定位为一种政策性机构,以扶植中小企业为宗旨而不以盈利为目的,那么这种机构发挥作用的大小势必将更多地依赖于地方政府的行政效率。很显然,目前地方政府行政管理体系中存在的体制性缺陷和管理性缺陷都不足以支持政策性担保机构实现高效率运作。事实上,在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的改革开放过程之中产生的巨额不良贷款已经足以证明:不遵从商业规则和市场经济规律,政府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政企不分,一切服从于粉饰政绩需要和长官意志的政治化决策模式注定将使政策性担保机构走向失败,同时还可能伴生大量的道德风险。   在否定了政策性机构的定位之后,担保机构走向企业化似乎已成为必然选择,一种理想的假设就是:将扶植中小企业发展的担保机构定位于不以盈利为目标的企业,由政府注资,实行企业化运作,让企业通过市场化运作解决自身的生存问题和发展问题,既赋予其明确的社会责任,又使其充分感受到市场竞争的压力,逼使担保机构走向良性的自我发展循环。但是,这种理想化的设计不但未使政府担保机构的定位尴尬随之消除,反而使问题变得更加突出。   首先,从财务观点看,设立公司的根本宗旨是创造利润和控制风险,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在企业发展的初中级阶段,利润(过去主要强调会计利润,现在经济利润日益受到重视)就是衡量企业经营业绩的最佳指标。因此,不以盈利为目标的定位本身就有违商业逻辑。   其次,担保机构完全不同于供水、供热、公共交通等公用事业企业。公用事业企业的产品和服务提供给广大人民群众,关系民情民生。而担保机构的产品和服务直接收益者则是少数中小企业家,即便加上所属企业员工、上游供应商等间接相关者,受益群体也非常有限。如果我们把政府担保机构对企业贷款担保所发生的损失视为和公用事业企业产生的亏损一样是政府一种变相贴补的转移支付,那么这两种补贴类型所具有的社会公正性具有天壤之别。前者主要补贴的是可能早已非常富有的企业老板,甚至成为一些不良企业主敛财骗财的手段,员工、上游供应商等间接相关者的受益面几乎为零。在这种情况下,担保机构对于经营风险和道德风险的控制责任要远远大于公用事业企业。人们可以体谅公用事业企业的亏损,但是,人们能够原谅担保机构发生代偿损失么?一边是市政府大力扶植中小企业的高规格社会责任要求,一边是财政、国资等部门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决不允许发生代偿损失的高标准经营责任要求,担保机构被逼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   据笔者所知,国内目前的政府担保机构的定位也是形态各异,有的是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有的是企业性质,其从业人员有的还是公务员身份,有的则是事业单位编制,更多的是纯粹的企业招聘人员。还有相当部分机构属于混合型,貌似企业,但成员的身份各异,身份的不同决定了员工个人职业发展目标和工作心态的巨大差异,客观上加大了企业的管理难度,进一步降低政府担保机构的运营效率。   五花八门的机构形态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各级政府在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问题上的矛盾心态,以及对政府担保机构该如何发展的模糊认识。而在另一个侧面,定位的尴尬则源于地方政府捉襟见肘的财力,在西部地区,这一显得问题尤为突出,某些地方政府即便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完成了担保机构的设立,但财政投入的后续乏力却并不足以支撑对担保机构的长久支持,这让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之间疲于奔命的担保机构经营者们更加没有了底气。      二、 使命的难堪:挡箭牌、避弹衣?…   与国外同行不同,国内的担保机构从诞生之初就处于备受银行歧视的地位,尤其是政府型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tzcu24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