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考历史总复习(大纲版):24两汉时期的民族关系、对外关系和秦汉文化(共53张)课题.ppt

2012高考历史总复习(大纲版):24两汉时期的民族关系、对外关系和秦汉文化(共53张)课题.ppt

  1. 1、本文档共5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儒家思想在诸子思想中取得独尊地位,儒家思想开始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指导思想。 3.《史记》及许多秦汉文学作品,历代都受读者喜爱和研究。今天宗教依然存在,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哲学冲突仍在继续,许多观点对现在仍有启迪。 4.秦汉文化的许多成就开始外传,促进了“中华文化圈”的形成。秦汉文化是秦汉时代留给后人的遗产,秦汉时代是中国人值得自豪的时代。 命题视角·预测探究 秦汉王朝是东方的一大文明中心 (1)随着丝绸之路的开辟,中国辉煌灿烂的文化开始影响世界,世界优秀的文明成就也逐渐传入中国。 (2)两汉时期民族间友好交流,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3)感悟秦汉科学技术成就,认识秦汉是中国文化的大发展时期,是先秦文化的总结与升华。 视角1 追踪社会热点 高考例析 (2010年高考重庆文综卷)班超投笔从戎,立功西域,被封为定远侯。他在西域的主要活动有(  ) ①派甘英出使大秦 ②出使大宛、大月氏 ③任西域都护,管理西域 ④大败北匈奴,使其政权瓦解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班超的活动。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出任西域都护,管理西域。张骞出使西域,到达大宛、大月氏;汉武帝时,霍去病、卫青大败匈奴。 【答案】 B 尝试命题1 秦汉时期,面对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间的冲突,为了保卫自己的文明系统,帝国采取“用制险塞”的隔绝固守与“导途凿空”的外拓互通并举之策。表现在(  ) A.联络月氏、夹击匈奴、通婚和亲 B.北讨匈奴、南征百越、开凿灵渠 C.修建驿道、收复河套、开发象郡 D.构筑长城、通使西域、开辟丝路 解析:选D。本题注重考查历史知识的再认再现。“用制险塞”指长城的修筑,用于防御匈奴族南下,对于保护中原文化和人民生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汉武帝为北击匈奴于公元前138年派张骞出使西域,司马迁称此行为“凿空”,之后汉与西域之间的联系加强,对于开辟沟通中西交通的大动脉丝绸之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尝试命题2 (2011年合肥质检)右图反映了秦汉文化的主要特点是(  ) A.中外文化交流频繁 B.气势恢弘雄伟 C.统一性和多样化的有机结合 D.民族融合趋势的加强 解析:选B。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图中是秦陵兵马俑,其壮观、恢弘的场面反映了秦汉文化气势恢弘雄伟的特点。 视角2 多角度考查高频考点 考点 两汉的对外关系 角度 两汉同日本、朝鲜的交流,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立意 两汉与周边地区的友好交往对今天建立和谐世界的历史启迪 高考例析(2009年高考重庆文综卷)汉武帝时期,一位前往中国的日本人途经朝鲜半岛时可能看到 (  ) A.作坊里正在生产麻纸 B.寺庙里在进行佛事活动 C.工匠用雕版印刷书籍 D.许多中国人在那里生活 【解析】 魏晋时期造纸术传入朝鲜,故A项错误;佛教在西汉末年传入中国,后来经中国传入朝鲜,故B项错误;雕版印刷出现于隋唐时期,故C项错误;汉武帝时,中国与朝鲜贸易往来频繁,可能会出现中国人在朝鲜,所以本题选D项。 【答案】 D 尝试命题3  两汉时期我国开始走向世界,其中有使节往来的地区包括(  ) ①欧洲 ②东亚 ③西亚 ④非洲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④ D.②③④ 解析:选B。两汉政府通过两条丝绸之路与东亚、西亚、欧洲的大秦都有使节往来,而当时没有与非洲往来的记载。 尝试命题4 (2011年咸阳市测试)2010年10月16日,亚运会开幕式上的海上丝绸之路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汉代时,沿着水陆两条“丝绸之路”,中华文明都可以传播到的是(  ) A.地中海东岸 B.非洲沿岸 C.印度半岛 D.波斯湾 解析:选C。汉代陆上丝绸之路向南可达印度半岛,向西可达中亚、西亚及欧洲,水上丝绸之路最远可达印度半岛,水陆均可到达的最远地方应为印度半岛,C正确。A、B、D错误。 视角3 多层面史料研习 【史料★研习】 董仲舒的儒学思想 【史料★文本】 臣谨案《春秋》之中,视前世已行之事,以观天人相与之际,甚可畏也!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王者承天意以从事……天者,群物之祖也。 ——《汉书·董仲舒传》 【信息★解读】 董仲舒认为,天是万物的创造者与主宰,天有意志,皇帝必须顺从天意行事,如果统治者不施仁政,天就会降灾异以示警。他提出了“天人感应”和“君权神授”的思想,使皇权神化,巩固了专制集权的封建制度,有利于封建大一统。 【史料★应用】 1.汉兴之初,刘邦崇尚黄老之学,推行“无为而治”的治国方略,而70多年后刘彻强行罢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这种文化政策变化的路径实际上反映了(  ) A.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交锋此消彼长的残酷性 B.从立国安邦到皇权专制的现实变化与需要 C.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我是自由职业者,从事文档的创作工作。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