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对培养大学生道德行为启示.docVIP

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对培养大学生道德行为启示.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对培养大学生道德行为的启示 摘要: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包括三元交互决定论、观察学习、自我效能感等重要概念,一方面阐明了环境、人与其行为的交互影响,另一方面强调自我调节等内在因素对道德行为的的作用。这些观点对于培养大学生良好道德行为具有启示意义。 关键词: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 三元交互决定论 大学生道德行为 班杜拉(Albert Bandura),美国心理学家,社会学习理论的创始人。他的社会学习理论是在行为主义和认知心理学的影响下,把行为和认知紧密结合,形成了现代社会学习理论中最为系统、最有影响和最具生命力的理论。本文就其理论中三元交互决定论、观察学习、自我效能感对大学生道德行为的影响提出自己的看法。 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 (一)三元交互决定论 社会学习理论代表人物班杜拉,提出了三元交互决定论。他认为环境、人与其行为之间互为因果,其中每二者之间具有双向的决定和互动关系,从而形成一个系统。如下图所示: 图1 班杜拉三元交互决定论 图中B代表行为,P代表人的主体因素,E代表环境,箭头代表因果关系的作用方向。代表人的主体因素与行为之间双向的相互影响和决定关系。代表环境因素与个体因素之间的双向交互决定关系。代表行为与环境之间的双向交互决定关系。[1] 班杜拉三元交互决定论阐述了环境作为决定行为的潜在因素的角色。一是环境确实对行为有影响,甚至起决定作用的影响。二是这种作用是潜在的,只有环境和人的因素相结合,并且被适当行为激活时,环境才能发挥这种作用。三是人和环境交互决定行为。 这一点启示我们在研究中必须重视环境因素以及人、行为与环境是交互作用关系对道德行为出现的重要影响,不能一味只强调大学生的内在素质,忽视了环境对行为的影响作用。 (二)观察学习 班杜拉认为,人的行为主要是后天习得的。行为习得有两种不同的过程:一种是通过直接经验获得行为反应模式的过程,班杜拉把这种行为的习得称为“通过反应的结果所进行的学习”,即我们所说的直接经验的学习。另一种是通过观察示范者的行为而习得行为的过程,班杜拉将它称之为“通过示范所进行的学习”,即我们所说的间接经验的学习。班杜拉将这一过程分为通过反应结果所进行的学习和通过示范所进行的学习,即观察学习。 (三)自我效能 自我效能概念所把握的,是个体以自身为对象的思维(self-referent thought)的一种形式,指个体在执行某一行为操作之前对自己能够在什么水平上完成该行为活动所具有的信念、判断或主体自我感受(Bandura,1994)。自我效能是指“个体应对或处理内外环境事件的效验或有效性,是人们对影响自己的事件的自我控制能力的知觉”。[2] 二、对大学生道德行为的实证观察 由于自习室是大学生学习生活中接触最多也最典型的地点,所以笔者选取自习室作为对大学生道德行为的观察场所。 (一)对大学生道德行为的实证观察的设计 在大学自习室对大学生道德行为进行观察时,将环境条件分为硬件条件和软件条件,硬件条件包括教室是否有课表、教室照明与桌椅情况、黑板上是否有自习提示。软件条件包括自习人群所属、是否有自习同学维持秩序、自习学生中是否有破坏自习秩序的行为、是否有学生批评破坏秩序的行为、工作人员的影响以及校外人员的影响。在观察过程中,分别选取环境条件完全不同的两个自习室,在平时和周末选取两个相同的时间段进行观察,记录时间段以30分钟为单位,用观察记录表对观察过程进行记录。 (二)不同条件下自习室大学生行为表现观察结果比较 笔者选取若干次观察中两次具有典型性的观察结果进行对比,具体情况如下: 2011年4月17日星期日晚17:30到21:00在劝学楼B506自习室观察到的道德行为出现状况,明显好于2011年4月24星期日晚17:30到21:00在兴文楼B116自习室观察到的现象。 劝学楼B506教室门前贴有本教室课表,教室内照明与桌椅条件良好,黑板上用白色粉笔写有“自习室请保持安静”的提示,自习人群多为备战2012年研究生考试,2011年公务员考试的同学。虽然没有同学维持自习秩序,但多数同学能够自觉遵守自习秩序,表现出良好的道德行为。个别同学低声讨论问题或手机铃声突然响起,都能在周围同学的提醒下自觉改正。 兴文楼B116自习室门前没有课表,有同学进入教室内询问此教室是否有课。教室内照明用灯有损坏情况,活动桌椅因为同学频繁进出走动经常发出噪音,黑板上无自习提示语。自习人群比较混杂,有的是专业课复习,有的是在学习英语。自习时间均不长,半途离开的人较多。无同学维持自习秩序,对于打扰自习秩序的行为,没有同学主动指出或提出批评,自习秩序较差。 影响两个自习室共同的环境因素还有,经常有校外人员进入教室散发宣传单或宣传培训课程,21点左右校内清洁人员进入教室后大声喧哗,打破安静的自习环境。21点到21点30

文档评论(0)

mtyi29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