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脑出血治疗指南精选
ICH患者所需的重症监护病房的特定的护理包括:1.监测颅内压、脑灌注压和血流动力学,2.执行颅内压、血压、机械通气、发热和血糖调整的相关医嘱并调定上述指标,3.通过特定体位、保持气道通畅和允许范围内的适当活动来预防长期卧床导致的并发症。脑发作联盟(Brain Attack Coalition)关于中风中心的共识中将上述内容界定为护士应该专门培训的内容。该共识还推荐培训护士评估神经系统功能包括标准化评分,如国立卫生研究院中风评分,GCS评分,GCS预后评分的能力。 * * 不论是否合并糖尿病的ICH患者,入院时高血糖均提示更高的死亡率和更差的临床预后;一项随机研究表明通过应用胰岛素严密控制术后患者血糖(80-110mg/dl)可改善临床预后,从而使得该治疗策略得到更广泛采纳。但是,最近的很多研究表明严密控制血糖可能造成全身或脑组织低血糖事件增加,并可能增加死亡风险。目前ICH 患者血糖控制的最佳方案以及血糖控制目标仍有待明确。低血糖应该尽量避免。 * 脑损伤的动物模型研究表明发热预示较差的临床预后。基底节和脑叶出血后发热发生率较高,尤其在合并IVH的患者;在入院72小时仍存活的患者中,发热持续时间与预后相关,且看起来是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这些数据提供了积极控制ICH患者体温并保持体温正常的重要依据;但是,没有证据表明治疗发热与预后的关系。因此,ICH患者的治疗性降温依然需要进一步证据。 * * 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2)146-152 (1)严重凝血功能障碍; (2)确认为脑死亡者。 高血压是目前预防脑出血复发最重要的可干预危险因素。2001年完成的国际多中心培哚普利防止复发性脑卒中研究(PROGRESS)证实,对于发生过卒中事件的人群,无论既往是否有高血压病史,适时开始降压治疗对于降低卒中及其他致死性或非致死性血管事件,尤其是降低脑出血复发率均有明显的效果[35]。目前尚无专门研究探讨降低脑出血复发风险的最佳血压目标值。参考美国国家高血压预防、检测、评价与治疗联合委员会(JNC-8)的建议,合理的血压目标值为,≥60岁:<150/90mmHg;<60岁但≥18岁:<140/90mmHg;糖尿病和慢性肾病患者:<140/90mmHg。 早期康复 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2)146-152 急性脑出血后必须及早进行康复治疗,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防止复发。一般来说,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即可开始康复治疗,发病后3个月是黄金康复期,6个月是有效康复期。康复治疗的方法包括:基础护理、保持抗痉挛体位、体位变换、肢体被动运动、床上翻身训练、桥式运动、坐位训练、站位训练、步行训练、日常生活功能训练(ADL训练)、语言功能的康复训练、心理康复治疗等。 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2)146-152 终末期患者提供治疗为辅、护理为主的临床关怀服务 为终末期患者提供治疗为辅、护理为主的临床关怀服务,是脑出血治疗的最后环节。AHA/ASA新近发表的有关姑息治疗卒中患者的声明强调,对于所有严重或致命卒中患者及其家庭,基本的姑息治疗应能贯穿于整个疾病治疗过程,并应为其“量身定制”姑息疗法选[37]。我国脑出血的临终关怀服务刚刚起步,尚缺乏科学研究、规范的姑息治疗体系和相关的研究医护人员。 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2)146-152 共识执笔者:马潞、李浩(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外科);吴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内科);武剑(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神经内科);孙树杰(中科院上海临床中心急诊医学部);王宁(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重症加强医疗病房)。 2010 2009 2008 2007 2006 2005 2004 2003 2002 目前新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可以筛选继续出血的患者并进一步选择需要应用止血药物的患者。有待于进一步权衡止血药物的收益与其造成动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 首先即是完全预防,基于社区的健康项目正努力通过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药物治疗来降低血压,从而有可能大大降低ICH的发病率 一旦ICH发生,在调动社区力量实现患者的尽早治疗方面,与缺血性中风相同; 。 2010 2009 2008 2007 2006 2005 2004 2003 2002 我们预测ICH 预后的能力很有限,基于目前水平的积极治疗以及未来的新技术都是迫切需要的。 不断有研究探讨ICH后的氧化损伤的干预;早期的研究探讨了离子螯合剂如去铁敏的作用;缺氧诱导因子和脯氨酸羟化酶通路提供了新的氧化损伤研究靶点;小胶质细胞和巨噬细胞在血肿清除中的作用已经引起广泛关注;自吞噬机制有望成为一种可用于防止ICH相关细胞损伤的机制。 表面上看,清除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