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7年整理】1-6异步电动机
;本章主要讨论: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构造、转动原理、
运行特性、铭牌数据和使用方法 ; 异步机总容量约占电网总动力负载的85%。; 随着电力电子学的发展,各种大功率半导体器件例如晶闸管等的出现,使得交流调速有了飞跃的进步,异步电动机连同交流调速的重要性将更加显著。 ;6.1 异步电动机的基本结构;微型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实体照片;; 定子是异步电动机的固定静止部分,由机座和装在机座内的定子铁心和定子绕组所组成。 ; 定子是异步电动机的固定静止部分,由机座和装在机座内的定子铁心和定子绕组所组成。 ;定子铁心;定子绕组:Y 接或 △接;转子是异步电动机的旋转部分。;鼠笼式转子; 目前中小型鼠笼式异步电动机常采用铸铝转子,即在转子铁心外表面的槽中浇入铝液,并同时在端环上铸出多片风叶作为散热用的风扇,这样转子绕组及风扇铸成一体。;绕线式转子; 鼠笼式和绕线式异步机的定子结构基本相同。;定子作用:;6.2 异步电动机的工作原理;;6.2.1 旋转磁场; 为了便于分析,把在定子圆周上空间位置对称分布的三相绕组用相同的三个在空间彼此相隔120°的单匝线圈来代替,三个绕组的末端接在一起形成星形联接,首端分别接到三相电源上。;; 根据右手螺旋定则,将每相电流所产生的磁场相加,便得到三相电流的合成磁场。;合成磁场方向向下;合成磁场旋转60°;合成磁场旋转90°; 综上所述,当定子绕组中通入对称的三相电流时,将在电动机中产生旋转磁场。当旋转磁场为一对磁极时,电流完成一个周期的变化,它们所产生的合成磁场在空间也旋转了一周。;(2) 旋转磁场的极对数; 若定子每相绕组由两个线圈串联 ,绕组的始端之间互差60°,则形成两对磁极的旋转磁场。;极对数;;(3) 旋转磁场的转速;(3) 旋转磁场的转速;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同步转速;定子三相绕组通入三相对称电流; 顺时针方向旋转的旋转磁场切割转子绕组,在转子绕组中产生了感应电动势和电流,其方向用右手定则确定。;6.2.3 异步电动机的转向和转速;磁场旋转方向:
取决于三相电流的相序。;改变电机的旋转方向:
改变定子三相电流的相序。;正转;转子转速总是小于旋转磁场转速; 转差率 s 的概念:;例1:三相异步电动机的额定转速 nN=975 r/min,电源频率 f1=50 Hz。试求电动机的极对数和额定负载下的转差率。;6.3 异步电动机的电路分析;6.3 异步电动机的电路分析;6.3.1 定子电路;f1: e1的频率,单位: Hz;
N1:定子每相绕组串联的线圈匝数;
k1:与定子绕组的结构有关的绕组系数,
k1值小于且接近于1;
?:旋转磁场的每极主磁通,单位是Wb。 ; 旋转磁场与定子导体间的相对速度为 n0 ,所以定子感应电势的频率为 ;6.3.2 转子电路;6.3.2 转子电路;;转子绕组感应电流;转子感应电势频率;转子绕组感应电流; 结论:转子转动时,转子电路中的各量均
与转差率 s 有关,即与转速 n 有关。;6.4 异步电动机的电磁转矩和机械特性;常数,与电
机结构有关;;得到电磁转矩公式;由公式可知; (2) s,r2一定时,T 与定子每相绕组电压 成正比。; (3) r2 的大小对 T 有影响。
绕线式异步电动机可外接电阻来改变转子电阻 r2 ,从而改变转距。;6.4.2 机械特性;O; 在转矩特性曲线中,将s坐标轴换成n坐标轴,把T坐标轴平行右移到s=1(n=0)处,再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即可得到机械特性曲线。;(2)机械特性曲线; 理想空载与硬特性; 电动机转速随转矩的增加而稍微下降。; 额定转矩TN;电机带动最大负载的能力。; 转轴上机械负载转矩TL 不能大于Tm ,否则电动机的转速将越来越低,直至停止转动,此时电流可升高到额定电流的若干倍,如果长时间通过定子绕组,会使电动机过热甚至烧毁,这种现象称为“闷车”或“堵转”。 ; λ称为过载系数。 ; 启动转矩 Tst; 当电动机的启动转矩大于静止时其轴上的负载转矩时,电动机沿着机械特性曲线很快进入稳定运行状态。 ; U1 和 r2变化对机械特性的影响; U1 变化对机械特性的影响; r2 变化对机械特性的影响; r2 变化对机械特性的影响;机械特性的软硬 ;6.4.3 电动机的自动适应负载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