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针灸方法治疗化疗所致恶心呕吐临床探究.docVIP

不同针灸方法治疗化疗所致恶心呕吐临床探究.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不同针灸方法治疗化疗所致恶心呕吐临床探究

不同针灸方法治疗化疗所致恶心呕吐临床探究组急性呕吐完全控制率及有效控制率均高于隔姜灸组和对照组(P   通讯作者:孙元鹏,E-mail:syp681@ control groups,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分组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对163例受试者随机分组,设定种子SEED=12345,LOOP NUMBER=1 TO 163,产生观察单位编号和随机数字,随机数字按从小到大顺序排列,序号1~42为第1组,纳入电针组,序号43~79为第2组,纳入温针灸加电针组,序号80~123为第3组,纳入隔姜灸组,序号124~163为第4组,纳入对照组 1.3 纳入标准 ①经病理明确诊断为恶性肿瘤,包括肺癌、食管癌、胃癌及大肠癌,有化疗适应症,且为肿瘤术后辅助化疗;②化疗前无恶心呕吐;③年龄20~75岁;④体力状况良好,卡氏评分≥80分;⑤预计生存期不少于3个月;⑥白细胞≥3.0×109/L,谷草转氨酶≤80 IU/L,谷丙转氨酶≤80 IU/L,肌酐清除率≥60 mL/min;⑦患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①精神、神经系统疾患,如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②妊娠、哺乳期妇女;③肢体残缺者 2 治疗方法 2.1 化疗方案 所有患者均行术后辅助联合化疗。肺癌及食管癌化疗方案:多西紫杉醇75 mg/m2,第1日静脉滴注;顺铂30 mg/m2,第1~3日静脉点滴。胃癌及大肠癌化疗方案:奥沙利铂130 mg/m2,第1日静脉点滴;亚叶酸钙400 mg/m2,第1~2日静脉滴注,氟尿嘧啶2400 mg,持续静脉注射46 h。观察1个疗程 2.2 分组治疗 对照组予盐酸托烷司(海南灵康制药有限公司,批号2006287)5 mg+生理盐水100 mL,于化疗前30 min静脉滴注,每日1次,至化疗1个疗程结束 电针组取双侧足三里、内关,以0.35 mm×40 mm华佗牌一次性无菌针灸针,指切法垂直进针2~3 cm,得气后接电针仪(上海华谊G6805型),2对电极分别接在同名穴间,20 Hz,疏密波,留针30 min。温针灸加电针组取穴方法同上,常规针刺得气后在针灸柄上套2 cm艾条,下垫纸板以防烫伤。施灸时,应避免患者身体摇动,防止灰火脱落烧伤皮肤。灸后接电针,方法同上。隔姜灸组切生姜薄片(直径2~3 cm,厚度0.2~0.3 cm),针刺数孔,置于双侧足三里、内关,将艾炷(直径1.5 cm、高度1 cm)置于生姜片上,点燃施灸,燃尽后易炷,每次5炷,以局部皮肤潮红、不起泡为度 3个针灸组均于治疗前1 d开始治疗,每日1次,连续6 d为1个疗程 2.3 观察指标 2.3.1 呕吐积分 对化疗所致呕吐计分。0分:无恶心呕吐;1分:恶心;2分:呕吐1~2次;3分:呕吐3~4次;4分:呕吐≥5次。根据临床呕吐出现的时间,确定急性呕吐观察时间为化疗第0~24 h,延迟性呕吐为化疗第24~72 h 2.3.2 血清5-羟色胺含量 ELISA检测治疗前后血清5-HT含量 2.3.3 安全性观察 治疗前后检测血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并观察针灸过程中是否存在断针、晕针、神经血管损伤等。   2.4 疗效标准 治疗后呕吐积分0~1、2~3、0~3、4分分别为完全控制、部分控制、有效控制、无效[3]。完全控制率(%)=完全控制例数÷总例数×100%;部分控制率(%)=部分控制例数÷总例数×100%;有效控制率(%)=(完全控制例数+部分控制例数)÷总例数×100% 2.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 ―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隔姜灸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2 3.2 各组治疗后延迟性呕吐控制情况 治疗后温针灸加电针组对延迟性呕吐的控制率最高,完全控制率高于电针组、隔姜灸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组、隔姜灸组的完全控制率及有效控制率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高于对照组(P0.05);隔姜灸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温针灸加电针组延迟性呕吐积分低于其余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电针组、温针灸加电针组、隔姜灸组3组血清5-HT含量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5 3.5 安全性评价 治疗前查心电图、血常规及肝肾功能,无化疗禁忌症,治疗结束后第2日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未发现因本试验引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