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桐乡第一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联盟学校期中联考语文 Word版含介绍.doc

浙江省桐乡第一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联盟学校期中联考语文 Word版含介绍.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联盟学校高一期中联考 命题:长河高中 陈燕霞 审核:长河高中 王俊 考生须知: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规定位置填写学校、班级和姓名。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一 (共1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个世纪,这座再次迎着关注的目光,翘首期盼属于自己的新发端:以铁路陈列馆的名义,将当年的繁华身影定格成永的历史纪念。在伺侯病人的时候,她感到不能忍受的麻烦,蛰伏在心间而经施用过的人情与热烈。《咬文嚼字》已成为中国境内汉语文化品质捍卫者角色,获国家期刊奖名奖发起了多次社会查找错字活动追踪荧屏造成一定影响A.由于我的咯吱咯吱响的靴子,使我内心里涌起了一阵怜悯的感情;我完全可以想象到他埋头细看那双靴子时的历久不停的悲伤心情。 B. 文化的发展离不开纵向的积累和借鉴,同时也离不开横向的沟通与创新,坚持对话,摒弃偏见,增进交流,消除隔阂,人类文化一定会有灿烂前景。 C.这场变革一定会因为不被理解而引起一些人的非议甚至抵制,特别是当触动到某些集团的利益的时候,可能还会受到猛烈的攻击,但我们将一如既住地推进变革。 D.自上世纪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杭州市老龄化速度加快。据最新统计,全市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122.19万人,占总人口数的17.53% 。(韩愈《师说》) ④ ,用之如泥沙?(杜牧《阿房宫赋》) ⑤人间如梦, 。(苏轼《赤壁怀古》) ⑥四十三年,望中犹记,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⑦纵一苇之所如, 。(苏轼《赤壁赋》) 5、仿照下面的示例,仍以“青春”为题,另写一句话。(2分) 示例:青春所多的是生力,遇见深林,可以辟成平地。 仿写: 。 6、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低头族聊天或玩游戏,呜呼!予之生也幸,而幸生也何为?所求乎为臣,主辱,臣死有余“誓不与贼俱生”,所谓“鞠躬尽力,死而后已”,亦义也。嗟夫!若予者,将无往而不得死所矣。向也使予委骨于草莽,予虽浩然无所愧怍,然微以自文于君亲,君亲其谓予何?诚不自意返吾衣冠,重见日月,使旦夕得正丘首,复何憾哉!复何憾哉! ------《五人墓碑记》 7、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臣死有余然微以自文于君亲予之生也幸鞠躬尽力,死而后已—12题。(6分) 钱塘逢康元龙① 明·谢肇淛 黄梅细雨暗江关,我入西吴君欲还。 马上相逢须尽醉,明朝知隔几重山。 【注】①钱塘:与诗中的“江关”都指钱塘江边的杭州城。康元龙:作者同乡诗友,“尝游历边塞,无所遇”而归故乡。 11、分析首句中“暗”字的表达效果。 (2分) 12、请结合全诗,具体评析“马上相逢须尽醉”所表现出来的诗人复杂而丰富的情感。(4分) 三、现代文阅读(21分,其中选择题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5题。(8分) 敬畏伦理与社会和谐 在中国,“伦”、“理”二字早在《尚书》《诗经》《易经》等经典中已分别出现。 “伦理”二字的合用,最早见于秦汉之际成书的《礼记》:“凡音者,生于人心者也;乐者,通伦理者也。”大约西汉初年,人们开始广泛使用“伦理”一词,以概括人与人之间的道德规范和伦理准则。所谓“敬畏伦理”,是指人类在面对具有必然性、神圣性的对象时所遵循的警示、规约自身言行的道德规范和伦理准则。“敬”体现的是一种人生态度和价值追求,它促使人们“自强不息”,有所作为;“畏”显示的是一种警示的界限和自省的智慧,它告诫人类应“厚德载物”,有所不为。 ②某种意义上说,“伦理”内在地包蕴着“畏惧”的内涵,敬畏伦理是在人类特有的敬畏感基础上产生的一种最基本的道德规范。敬畏感不是与生俱来的自发情感,即是说它不是单纯依附在人与动物身上的自发的畏惧或恐惧的感觉,而是在社会中培养的人性情感。它是社会、文化、历史的产物,是一切善恶观念的基础。敬畏感也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始终处于生成性过程之中。敬畏感不是愚昧、猥琐的代名词,而是人类拥有伦理智慧的象征。没有敬畏感的时代是野蛮的时代,没有敬畏伦理规范的社会是无序的社会。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客观必然性、不可抗拒性,使得人类有足够的理由去敬畏它,而

文档评论(0)

50299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