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安全套针孔检测方法综述
安全套针孔检测方法综述 摘 要:安全套对于预防艾滋病及其他性病有着重要的作用。由于安全套组成成分性质及安全套生产过程中乳胶液中的气泡、杂质的影响,生产过程中安全套上可能会产生一些肉眼看不到的针孔,而这些针孔将使安全套的预防作用丧失,必须要将这些有针孔的安全套筛选出来。本文简述了安全套发展史、介绍了安全套的生产工艺,并且对国内外安全套针孔检测方法进行综述,为工业生产中安全套的针孔检测方法提供参考
关键词:安全套;针孔检测;综述
1.安全套的发展史
安全套是人类使用的最古老的避孕方式[1]。古埃及人被认为是安全套最早的使用者。1564年,意大利解剖学家Gabriello Fallopio发明了一种用亚麻布做的套子,用来预防梅毒;17世纪末,英国医师Joseph Condom使用羊肠为原材料发明的近代安全套;1839年,Charles Goodyear发明了橡胶硫化工艺,1855年,橡胶安全套被生产出来,经过硫化工艺处理后的安全套具有更好的性能[2],从而迅速取代羊肠安全套;19世纪末期,天然胶乳橡胶安全套诞生了,其具有更好的弹性、柔韧性和更高的耐拉强度,升级了硫化橡胶安全套。天然胶乳橡胶避孕套不仅能避孕,还能有效预防性病传播。研究表明[3],正确使用时安全套能将男女间性病传染的概率减小95%,非持续使用者或不使用者暴露在HIV病毒下感染的概率是持续正确使用者暴露在HIV病毒下感染概率的10到20倍。安全套预防性病的能力被肯定[4]
2.安全套生产工艺介绍
天然胶乳橡胶安全套主要采用浸渍工艺生产。如下图1所示,将印有不同花纹的洁净玻璃模具缓慢浸入经过预硫化处理的恒温乳胶液中,模具缓慢旋转,然后拉起模具。生产企业分三次浸胶,胶乳的浓度略有升高,浸渍的高度第一次为210 mm±5 mm,二、三次浸胶比第一次短5 mm 左右[5]。成形过程对于安全套最后的质量非常重要,因此对于模具的洁净度、模具的运转速度、乳胶的温度都有十分严格的要求与控制。然后将乳胶膜上边缘处卷起,就会形成我们所熟悉的小橡胶圆圈。接下来把安全套浸泡在膨润水中,使安全套和模具容易分离,一定时间后,用一定压力的水流把安全套从玻璃模具上冲下来。被剥离的安全套经烘干后要进行硫化处理,硫化处理的目的是增加安全套的强度和韧性。放置一两天等他们性质稳定后,接下来要对安全套的质量进行检测,包括爆破体积和压力检测、稳定性和储存期检测、针孔检测、可见缺陷检测、包装完整性检测。经过各项检测合格后的安全套才能进入市场销售
3.安全套针孔检测
天然胶乳的主要成分是聚异戊二烯,含量在90%上[6]。由于聚异戊二烯的性质及生产过程中乳胶液中的气泡、杂质等因素的影响,会造成安全套上产生针孔缺陷[5],而针孔是衡量安全套质量最为重要的一项指标。因为安全套上面存在的针孔会造成避孕失败及艾滋病等性病传播,所以每一个安全套必须经过针孔检测[7] 。GB7544-2009中规定的安全套针孔检测方法有两种,即漏水试验检测和电检试验检测[7]。其中,电检试验又分为湿法电检和干法电检
3.1 漏水试验针孔检测
GB7544-2009标准中漏水试验示意图如下图2。将安全套固定在图2所示悬挂装置上,安全套垂直悬挂,往安全套中注入300±10 cm3体积的水,水温为10℃~40℃,目视检测悬挂的安全套外表面漏水情况。在安全套外表面无漏水的情况下取下安全套,将安全套开口端封闭,然后在有色试纸上滚动安全套,观察有色试纸颜色有无变化[7]。GB7544-2009等同采用ISO4074:2002[8]。漏水试验灵敏度同安全套是否亲水有关,在亲水时最小可以检测出的针孔半径为6 μm,而在憎水时,这一半径可能达到100 μm[9]。因此为了提高漏水试验的检测能力,需要提高安全套的润湿特性。譬如,使用体积分数0.1%的Micro-90表面活性剂溶液作漏水试验时,对于不同类型和大小的针孔的检出率都有提高[10, 11]。需要指出的是,由于HIV病毒直径只有0.1 μm,因此即使在亲水情况下,漏水试验所能检出的最小针孔半径仍然比HIV病毒大得多。当然,尽管针孔的直径大于病毒的尺寸,但这也并不意味着病毒就可以通过这样的小孔。病毒是否能够通过安全套针孔取决于液体是否能流过针孔[12]。由于毛细管现象,液体要流过针孔,其压力需要足够克服阻止液体流动的表面张力[13]。针孔直径越小,毛细管现象也显著,液体越难流过针孔。因此,在安全套针孔检测中,一方面要开发新的检测技术以提高针孔检测的灵敏度,另一方面还需要明确安全套所允许的最小针孔直径。文献14设计了一种试验方案,如图3、4所示,可以用来测试病毒在不同孔径时的通过率 [14]。将安全套从包装中取出,使用DPBS(杜尔贝科磷酸盐―缓冲生理盐水)溶液漂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