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岳阳楼记》教案.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岳阳楼记》教学设计 教学亮点 1、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 2、学习叙事、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以及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亮点设计思路 文章通过对洞庭湖两种不同景色以及作者不同心情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学习时可在了解作者、写作背景的基础上把握文章主题,领悟古代志士仁人的博大胸怀。 教学方法 朗读法、讨论点拨法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我国有许多名胜古迹都留下了文人墨客的诗词歌赋。比如我国古代三大名楼—滕王阁、黄鹤楼、岳阳楼上面就铭刻了许多美文妙句,如《滕王阁序》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令人神往;崔颢《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让人回味无穷;而岳阳楼上,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更是传唱不衰。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这篇美文。 资料补充 1、作者及写作背景介绍 2、关于“记”的文体简介 三、朗读感知,积累字词 1、实词:(名词)赋、国、景、大观、迁客、骚人、宠辱、 (动词)谪、属、把 2、虚词:夫、斯、其、微、则、然则 3、词组:霪雨霏霏、阴风怒号、浊浪排空、虎啸猿啼、满目萧然、感极而悲、一碧万顷、郁郁青青、皓月千里、先忧后乐(先天下之忧百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成语:政通人和 浩浩汤汤 一碧万顷 心旷神怡 气象万千 百废具兴 4、通假字:具、属 5、一词多义:夫、去、开、则、观、极、和、薄、胜、或 6、古今异义:备、尝、去国、集、微 四、理解句意,疏通文意 1、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2、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3、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4、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5、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6、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7、微斯人,吾谁与归 五、理清思路,背诵课文 1、学生复述各段大意。 2、师生共同总结行文思路。 多媒体显示: 第一部分(1)交代写作背景、作记缘由; 第二部分(2-4)写洞庭湖全景并过渡到登楼览物的心情; 第三部分(5-6)抒发作者的阔大胸襟和政治抱负。 3、学生根据行文思路,分段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六、品味探究,体会情感 1、范仲淹写本文的缘由和背景是什么?当时他和他的朋友滕子京的处境如何?这说明了什么? 明确:在“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的基础上“重修岳阳楼”,这说明滕子京在谪守的逆境中仍不以己悲,把政事治理得井井有条。由此可见作者欣赏他的阔大胸襟,与一般的“迁客”不同。 2、从岳阳楼上看到的雄伟景象有哪些?它们是从哪些角度写的? 明确:⑴气势恢宏:“衔远山,吞长江”。 ⑵宽阔无边:“浩浩汤汤,横无际涯”。---空间 ⑶景象变化万千:“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时间 3、第三、四段描写的画面各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 明确:极力渲染“悲”的气氛。因己而悲。极力渲染“喜”的气氛,因物而喜。 4、作者用哪些话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和“喜”?写这些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这样写是为了将这类人的悲喜感情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引出下文,由写情自然转入议论,突出全文的主旨。 5、“古仁人之心”是怎样的?其忧乐观又是怎样的? 七、拓展延伸 一千多年前的封建士大夫能吃苦在前,享乐在后,能时时处处忧国忧民,这种闪烁着民族精神的人格力量对我们后人是一种鞭策,是一种教育。回望中华民族几千年灿烂的历史,这样的人物数不胜数。你能从我们学过的古诗文中找出这样的例子吗? 儒家学说:修身 齐家 治国 平天下 陆游:位卑未敢忘忧国 明朝东林党人: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清朝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孙中山:天下为公 毛泽东:粪土当年万户侯 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中国共产党人:解放全人类 八、作业设计 阅读5、6段回答问题 1、这段文字选自《 》, 作者_______,他是_____(朝代)_____家、_____家。 2、“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二者”是指( ) A.“迁客骚人”和“商旅”。 B.“霪雨霏霏,连月不开”和“春和景明,波澜不惊”。 C.“去国怀乡……感极而悲者”和“心旷神怡……,其喜洋洋者。” D.“居庙堂之高”和“处江湖之远”。 3、“是进亦忧,退亦忧”中的“进”和“退”分别指( ) A.“不以物喜”和“不以己悲”。 B.“居庙堂之高”和“处江湖之远”。 C.“忧其君”和“忧其民”。 D.“先天

文档评论(0)

jwjp04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