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煤回风上山煤巷规程(炮掘)选编.doc

  1. 1、本文档共9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章 概 况 第一节 概 述 一、巷道名称 6煤回风上山(煤巷) 二、掘进目的及用途 目的:形成6煤回风上山煤巷,形成6煤回风系统。 用途:满足矿井通风、运输、管路敷设的要求。 三、巷道设计长度和服务年限 设计长度:762m。 服务年限:10年。 四、预计开工、竣工时间 本巷道掘进施工261m,自2015年7月下旬开工,预计2016年4月份竣工。 五、巷道平面布置 附图(一):6煤回风上山煤巷平面布置图; 附图(二):6煤回风上山煤巷剖面图。 第二节 编写依据 一、设计说明书 设计说明书为《6煤回风上山煤巷设计与地质说明》。 二、地质说明书 地质说明书名称为《6煤回风上山煤巷设计与地质说明》。 三、其它技术规范 1、《煤矿安全规程》 2、《煤矿作业规程编制指南》 3、《各工种操作规程》 第二章 地面相对位置及地质情况 第一节 地面相对位置及临近采区开采情况 本工作面为6煤回风上山煤巷。工作面东侧为6煤胶带上山及6煤轨道上山;西南侧为6煤轨道石门;西侧为6煤回风上山(岩巷)及6煤总回风巷;北侧为掘进方向。工作面对应地表为工业广场东南侧山地。地表标高+1152.5~+1197.4m。 (表一) 井上、下对照关系情况表 水 平 名 称 +450水平 巷道名称 6煤回风上山煤巷 地 表 标 高/m +1152.5~+1197.4m 井下标高/m +455~+490 地面相对位置 紫金煤业基建井工业广场风井东南侧山地 井下相对位置及掘进巷道的影响 本工作面为6煤回风上山煤巷掘进工作面。工作面东侧为6煤轨道上山;西南侧为6煤轨道石门;西侧为6煤回风上山(岩巷)及6煤总回风巷;北侧为掘进方向。 邻近采区、煤层、巷道对掘进巷道的影响 邻近采区、巷道对掘进巷道无影响。掘进期间沿煤层顶板施工,巷道坡度需随煤层变化及时进行调整。 第二节 煤(岩)层赋存特性 一、煤(岩)层产状、厚度、结构、坚固性系数 本工作面沿6#煤层掘进。6#煤层:黑色、灰黑色,条带状结构,层状构造,强玻璃光泽,内生裂隙发育,性脆,易碎,断口呈参差状,硬度中等,容重1.35t/m3左右。煤岩组份以亮煤为主,镜煤、暗煤次之。 工作面掘进范围内煤层走向25~30°、倾向115~120°、倾角0~13°,煤层厚度1.40~3..71m,平均厚度2.41m,煤层结构简单,顶板及底板均为泥岩 参数 备注 煤层厚度(最大~最小/平均)/m 3.71~1.4/2.41 煤层倾角(最大~最小/平均)/(0) 13~0/9 煤层硬度f 0.20~0.50/0.25 煤层层理(发育程度) 较发育 煤层节理(发育程度) 较发育 绝对瓦斯涌出量 (m3/min) 2.0 掘进 二、煤层顶底板情况 6#煤层直接顶为粉砂质泥岩,灰黑色,性脆,节理较发育,整体性较差,局部含植物化石碎屑。根据回风井、ZK-302钻孔及巷道实见,厚度0~2.04m,平均厚度1.30m。老顶为细砂岩。细砂岩:灰黑色、灰白色,成分以长石、石英为主,砂质结构,厚层状构造,性脆,质硬,分选性较好。厚度7.75~19.50m,平均厚度13.6m。底板由砂质泥岩、灰黑色细砂岩及0.2~0.3m厚的劣质煤。砂质泥岩:黑色,性脆,节理发育,平均厚度5.85m。 (表三) 煤层顶底板情况表 顶 底 板 名 称 岩石类别 厚 度/m 岩 性 顶板 老顶 粉砂岩、细砂岩 13.6 细砂岩为灰黑色、灰白色,长石、石英为主,次含岩屑,分选较好,平均厚度13.6m。 直接顶 砂质泥岩 1.30 粉砂岩为黑色,质硬,参差断口,平均厚度2.00m。 底板 砂质泥岩 5.85 黑色,性脆,节理发育,平均厚度5.85m。 三、煤层瓦斯涌出量 依据瓦斯涌出,工作面绝对瓦斯涌出量—粗粒砂岩为主,厚度较大,区内变化大,补给条件差,富水性弱。经ZK202水文孔抽水试验,单位涌水量为0.00963L/s.m,渗透系数0.00268m/d。本工作面为奥灰水带压掘进,虽然三维地震勘探资料显示掘进前方无陷落柱发育,但不排除前方有小型断层、向斜及陷落柱存在。 二、岩浆岩侵入体、陷落柱及河流冲刷情况: 预计本工作面区域内无火成岩侵入体、及河流冲刷;井田内陷落柱较为发育,根据三维地震勘探资料显示掘进前方发育有X3号陷落柱。根据防突钻孔实见资料显示,该陷落柱可能含水。 附图(三)综合柱状图 第三章 巷道布置及支护说明 第一节 巷道布置 该施工该巷道巷道断面规格L = 2×H + 0.4 + 0.14 = 2×0.49+0.4 + 0.14=1.52m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我是自由职业者,从事文档的创作工作。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