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操作刮痧.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医操作刮痧

第八章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 第五节 刮痧疗法 基础护理教研室 概   念 刮痧疗法又称“挑痧”,是指用边缘钝滑的器具,在患者体表一定部位反复刮动,使其局部皮下出现痧癍或痧痕的一种治疗方法。 历史 《内经》中叙述的砭石术是刮痧疗法的萌芽 牛角刮痧板 刮痧板是水牛角制成,操作中不会产生静电和毒副作用。水牛角是纯中药用它加工而成,具有味辛咸寒的特性。 目  的 1.激发人体内部器官之间的相互协调,达到扶正祛邪,治愈疾病. 2.增强人体的抗病能力,达到阴平阳秘、精神乃至的正常生理现象。 机  理 1. 疏通经络,活血化淤、排除毒素.。 2. 调整气血,调节阴阳。 3. 补肾强腰,恢复气机。 现代医学理论 1. 排除毒素,增强抵抗力。 2.调整生物信息,恢复正常生理功能. 3.加强局部新陈代谢,消炎止痛. 手法 1.徒手法 夹住 捏紧 提起 松开。 2.隔物法 对于皮肤过敏者 隔着布。 3.刮板法 薄面 治疗。 厚面 保健。 4.补泻原则 实则泻之,虚则补之。 一、评估 二、适应证 1.头颈部 头痛、头晕、眼花、落枕等。 2.胸部 肋间神经痛等。 3.腹部 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 4.腰背部 腰肌劳损、椎间盘突出症、肌肉萎缩、等。 5.上肢 肌萎症、肌键损伤、上肢麻木等。 6.下肢 坐骨神经痛、肌萎症、下肢麻木、寒腿 麻痹、股四头肌肌键炎等。 7.足部 涌泉穴 心肾不交的失眠、多梦、下肢无力等。 三、禁忌症 1.孕妇的腹部、腰骶部等禁刮. 2.有出血倾向的疾病如白血病、血小板减少症等需慎刮; 3.皮肤高度过敏或患皮肤病的人慎刮。 4.久病、年老、极度虚弱、消瘦者需慎刮; 5.醉酒、过饥、过饱、过渴、过劳等禁刮. 四、用物准备 治疗盘:治疗碗、刮痧器具;牛角刮板、刮痧油、75%酒精、棉签、弯盘、治疗巾、纱布、手纸、水杯、必要时备屏风等。 五、操作步骤 (请学生做病人) 1.根据医嘱,备齐用物,洗手,携至床旁,再次核对; 2.解释目的、方法;确定刮痧部位;如头部、颈项部、胸部、肩背部及四肢部等。 体位 胸、腹、下肢内侧、前侧部多选用仰卧位或仰靠坐位;头部、颈部、背部、上肢和下肢外侧部多选用俯卧位或伏俯坐位及坐位; 3. 暴露刮痧部位,铺治疗巾或垫手纸于部位之下,用75%酒精消毒选皮肤.冬季要注意保暖;必要时用屏风遮挡. ?4.检查刮具边缘,蘸水、油或药液,在选定的部位,与皮肤保持45~90°角,单一方向刮拭,不要来回刮动。 ? 6. 每次刮8~10条,每条刮6~15cm。?局部皮下呈现红色或紫红色痧痕为止,一般一个部位刮擦20次左右。 7.刮痧时间:本次刮痧与前次刮痧应间隔3~6天,以皮肤痧退为准。3~5次为一个疗程。 8. 治疗中,应随时观察患者感觉,局部皮肤变化等。患者应避风,治疗后给予适量饮料或温开水以助疗效。 9.整理用物,洗手,记录,注意刮痧板的收藏 皮肤局部形成痧斑的现象 颈部病变为例 体位 :取俯卧位颈部拉长。 两侧操作 :风池 肩井 中间操作:风府 哑门 大椎。 适应症:颈椎病、落枕、高血压、头痛等 六、注意事项 1.保持病室内温湿度适宜,忌对流通风。 2. 出痧后30分钟内忌洗凉水澡。 3. 不可强求出痧。 4. 出现面色苍白、出冷汗、皮肤损伤等情况,应及时处理。 七、评价 1.选取刮拭部位要正确。 2. 患者局部皮肤反应是否正常。 3.预期目标取得的效果及患者对此项操作的满意度。 要求 * * 辛 疏散行气。咸 软坚散结。 1 2 寒 清热凉血、解毒。 该疗法 可清热解毒、凉血化淤、 止痛定惊作用。 3 补肾强腰,使虚衰的脏腑机能得以恢复。 涌泉 补法: 力度小、速度慢、 顺经络行走。 泻法: 力度大、速度快、 逆经络行走。 平补法: 力度小、速度快 力度大、速度慢。 七评价 实施 操作 一、评估 二、适应症 三、禁忌症 四、用物准备 五、操作步骤 六、注意事项 1.核对医嘱,了解患 者目前主要症状、发 病部位及诱因 。 2.患者局部 皮肤情况。 3. 身体、心 理状态。 4.了解患者对该技 术熟悉度、信任度。 坐位 伏俯位 俯卧位 体位 风府 大椎 哑门 肩井 风池 施术

文档评论(0)

shuwk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