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工业用昆虫.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十七章 工业用昆虫 蚕、蜜蜂、紫胶、白蜡、五倍子是我国传统工业产品,另外从昆虫体内提取的特殊酶素也广泛用于工业。如萤火虫提取荧光酶素用于检测医疗器械污染,从白蚁中提取纤维素水解酶,用于轻工及食品中。昆虫体壁富含几丁质,提取后可用于制造药物和临床医疗制品,如几丁质缝合线。 第一节 紫胶虫 别名:胶虫 ,同翅目,蚧总科,蛟蚧科 一、形态特征 雌虫身体为不规则的圆球状,呈黄褐色至紫红琥珀色。周围环绕有丝状腊质。无足。触角细小,不易见。 雄虫身体为长梭形,呈鲜朱红色,体长2~3毫米。薄翅,或缺如。触角一对,细长向前伸。足三对,细弱,呈浅黄色。 二、紫胶虫的分布与寄主 紫胶虫主要产于我国西南、西藏、台湾和东南亚等地区。 紫胶虫寄主植物的种类,在云南已发现100余种,分属于24个种,52个属。其中以豆科植物为最多,桑科次之,目前可用于紫胶生产的仅十余种,以钝叶黄檀、秧青、三叶豆、泡火绳、酸香、大叶榕六种较为优良,尤以前四种经济价值较大。 四、紫胶虫的经济价值 紫胶虫为我国重要资源昆虫之一,它在寄主树上繁殖生长而分泌出来的天然树脂、其色紫红、称紫胶(亦称“虫胶”),紫胶的主要成份是树脂。此外,还含有蜡质、色素和其它水溶物等。 紫胶树脂产品可用作中西药药片、药丸的包衣、它能防止药品的潮解变质。 第二节 白蜡虫 白蜡虫属于昆虫纲,同翅目、蚧总科,蜡蚧科的一种昆虫,是我国的特产资源昆虫之一。白蜡就是由白蜡虫雄幼虫在生长发育过程所分泌的白色蜡质,经加工而成,其色洁白,故称“白蜡”。 二 、生活史与习性 一年发生一代,以受精雌成虫越冬。 3、4月份雌成虫产卵,卵量约7000粒。 4-5月份卵孵化为幼虫,雌幼虫分散栖附在叶片上面,雄幼虫群栖在叶片下面,蜕皮变成2龄幼虫,离开叶面栖附在枝条上,雌虫分散,雄虫群栖。2龄雄幼虫时期可分泌蜡质。雄幼虫分泌蜡丝,蜡丝不断增加结成蜡花,后期虫体完全被蜡花所包埋,最后雪白蜡花乃将枝条全部或大半部包裹,此时即可进行采蜡,此即虫白蜡,树上的蜡花呈现出一片雪白的颜色,既美丽又壮观,被人们称之为“八月雪”?或“秋雪”。这时,主人将蜡花采摘下来,通过加工就能获得雪白闪亮、用途广泛的白蜡。 白蜡虫寄主植物为白蜡树、女贞树。女贞最适于繁育种虫,白蜡树最适于生产白蜡。对寄生树应进行轮放,以便恢复树势。 目前湖南、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已成为全国的白蜡主产区。 四、白蜡虫的经济利用 白蜡虫是我国特产资源昆虫之一。白蜡是由白蜡虫雄幼虫群栖于白蜡树或女贞树枝条上,分泌的白色蜡质经加工而成的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因为我国利用虫白蜡最早,养殖白蜡虫已有千多年历史,是全世界60余种动物蜡、植物蜡、矿物蜡和合成蜡中的佼佼者,有“蜡中之王”的美誉。是我国的传统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颇有声誉。西洋人直呼为中国蜡(Cerachinensis, Chinese wax)。 第三节 天 蚕 属鳞翅目、天蚕蛾科,又名山蚕。主要分布于中国、日本、朝鲜等地。中国黑龙江、辽宁、吉林、广西、江西等省区。其茧呈椭圆形,有翡翠绿、浅绿、金黄等色。天蚕为珍贵的绢丝昆虫。 一、形态特征 成虫:体色为黄褐、浅褐、灰黄、浅红等多种颜色,前后翅中央有一透明眼状斑纹,其周围有红、黄、黑的环线。 卵 :短椭圆形,稍扁平,褐或黑色,卵面有黑或灰黑色斑点。 幼虫: 蚁蚕头部红褐色,后转暗红色略带绿色,4龄呈草绿色,5龄绿色。蚁蚕胸腹部有5条花条斑,2龄起花条斑消失,体呈水绿色,5龄深绿色。 茧: 长椭圆形,上有草酸钙白色粉末,有茧蒂;绿或黄绿色。   二、生活史与习性 一年一代,结茧越冬。 成虫8月间羽化,色泽不一,多达几十种,主要有橙黄色、灰黄色、赤褐色、红色、茶青色等各种各样不同浓淡程度的蛾色,其中以橙黄色较多,茶青色最少。 ?幼虫5月上、中旬孵化。适温为18℃,相对湿度为75-85%,经6天孵出蚁蚕,孵化率可达90%左右。 ?天蚕主要取食壳斗科相等属的植物,如辽东柞、蒙古柞、栓皮柞、尖柞等树叶。 幼虫有饮水的习性,雨后常见蚕状在叶面饮水。故遇干旱天气,宜在早晨或傍晚向树上喷水。蜕皮后有吃蜕皮壳的习惯。 ?天蚕5龄末期,食欲减退,丝腺发达,蚕体渐缩小,卷于2-3片柞叶中,吐薄薄一小片较平整的浮丝,即茧衣,然后沿树叶主脉的基部吐丝结成茧柄,再进入已拉拢的叶片中吐丝,经一昼夜结茧完毕,排出排泄物,湿润茧层,再经一昼夜,茧干燥变硬,茧衣上有白色粉末。自结茧开始第7-8天(已化蛹)即可采茧。 ?茧呈长椭圆形,长径45-53cm,短径23-27cm。茧色可深绿、浅绿、深金黄色,但绝大部分为绿色。一粒茧丝长600-700m,丝质优美、轻柔,不需要染色而能保持天然绿色,并具有独特的

文档评论(0)

zhanglaif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张来法,1962年生人,山东农业大学农业教育本科学历,嘉祥县农业局农业经济发展中心高级农艺师。济宁市十大科技精英、市百名优秀科技特派员、县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县招商引资先进个人称号。共获市级以上农业科技成果15项,核心期刊发表科技论文46篇。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