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牙痛刺真管用详解
牙痛针刺真管用牙痛针刺真管用
牙痛针刺真管用牙痛针刺真管用
[ 2012-4-8 10:42:00 | By: caixg1969 ]
牙痛是由牙龈炎、牙周炎、蛀牙、龋齿、牙髓炎、根尖周围炎和牙
本质过敏或折裂牙而导致牙髓(牙神经)感染所引起,以牙龈红肿、
遇冷热刺激痛、面颊部肿胀等为主要表现的口腔疾患中常见的症状之
一。
牙齿是痛觉十分集中的部位,与外界的直接接触也甚频繁,一旦牙齿
病损后基本是以痛为主征。三叉神经痛、颌骨肿瘤也可引起同侧牙齿
相应区域的疼痛;鼻窦炎、心血管、血液、精神等全身性疾病也可引
发牙痛,必要时请有关科室会诊加以鉴别。
中医学认为牙痛多因平素口腔不洁或过食膏粱厚味、胃腑积热、
胃火上冲;或风火邪毒侵犯、伤及牙齿、或肾阴亏损、虚火上炎、灼
烁牙龈等引起。
《诸病源候论?卷二十九》云:“牙齿皆是骨之所终,髓气所养,而手
阳明支脉入于齿脉湿髓气不足,风冷伤之,故疼痛也。”“肾主骨”、
“齿为骨之余”;足阳明胃之经脉络于龈中。
从经脉循行来看足阳明胃经入上齿中,手阳明大肠经入下齿中。
所以一般而言齿与肾、龈与胃关系最为密切;
急性牙痛、牙龈红肿者多从胃治,而慢性牙痛、齿松、齿痛隐隐、红
肿不甚者宜从肾治。取偏历为主穴。上牙痛加下关;下牙痛加颊车。
以阵发性,遇风发作,患处得冷则痛减,受热则痛增,牙龈红肿,全
身或有发热、恶寒、口渴,舌红、苔白干,脉浮数的风热牙痛(多见
于急性牙髓炎与根尖周炎初期)加外关;
以牙齿疼痛剧烈,牙龈红肿较甚,或出脓渗血,肿连腮颊,头痛,口
渴引饮,口气臭秽,大便秘结,舌苔黄厚,脉象洪数的胃火牙痛(多
见于冠周炎、化脓性根尖周炎)加内庭 ;
以牙齿隐隐作痛或微痛,牙龈微红,微肿,久则龈肉萎缩,牙齿浮动,
咬物无力,午后疼痛加重 。兼见腰酸痛,头晕眼花,口干不欲饮,舌
质红嫩 ,无浊苔,脉多细数的虚火牙痛(多见于老人慢性牙周病)加
太溪 。
令患者取舒适仰 位并充分暴露所选穴位处,常规消毒后毫针直刺下
关 1.2 寸、颊车 0.8 寸,针尖向肘关节方向 45 度角斜刺偏历 0.8 寸施
大幅度缓慢捻转手法 ;
毫针直刺外关、内庭各 0.8 寸施 以提插捻转泻法 ;
毫针直刺太溪 0.8 寸施 以小幅度捻转补法。每穴施手法 1 分钟后留针
30 分钟,除太溪每隔 10 分钟加强手法一次外,其余穴位均不做任何
手法 。起针时太溪穴处随患者吸气医者缓慢将针拔 出并即刻用棉签按
压针眼约 1 分钟 ,其余穴位均用快速将针拔 出并于针眼处挤 出血液 3、
5 滴 。每日一次,5 次一疗程 。方中颊车、下关为近部选穴,针之具有
疏通患部经络气血的作用 。
《灵枢?经脉》记载 :“手阳明络脉遍历齿中”。偏历为手阳明大肠经
络穴,“龋”为其主病之一,近年来发现在牙痛患者偏历穴处会有多
条索状物 ,且压痛明显,尤其是龋齿病人 ,以双手拇指按压偏历穴,
用力 以病人能耐受为度,皆能立止疼痛;若按揉后再行针刺,其效更
佳 。
外关属三焦经络穴,八脉交经(会)穴之一;交阳维脉。针刺可清泻
三焦之火,祛风解表,通经活络。按针灸五腧穴生克补泻法取穴原则,
胃经实证当取厉兑穴,然厉兑穴局部组织表浅施用手法不好掌握且较
为痛疼,所以根据 “泻井当泻荥 ”的原则可改用足阳明胃经的荥穴内
庭针刺泻之可清 胃热胃火。
《通玄指要赋》言:“牙齿痛,吕细堪治”。吕细为太溪穴别名,太
溪为肾经原穴,有补 肾阴、降虚火之功,故虚火牙痛补之最宜。另外,
临床还发现:不少虚火牙痛是酉时(下午 5 至 7 点)发作或加重,可
于发作前针刺太溪效果会更好些 。针刺治牙痛疗效立竿见影,临床不
妨一试 。
2012-4-8
偏历穴偏历穴
偏历穴偏历穴
【定位】 屈肘,在阳溪穴与 曲池穴联机上,腕横纹上 3 寸处
(见图3-8)。
【解剖】 在桡骨远程,桡侧腕伸肌腱与拇长展肌腱之间;有头静脉;
掌侧为前臂外侧皮神经和桡神经浅支,背侧为前臂背侧皮神经和前臂
骨间背侧神经。
【主治】①耳鸣,鼻衄等五官疾患;②手臂酸痛;③腹部胀满,水肿。
【操作】 直刺或斜刺 0.5~0.8 寸。
取穴方法:取穴方法:
取穴方法取穴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烹饪基础化学详解.doc
- 烟台大学2016-2017学年秋学期详解.pdf
- 煤万吨年能耗情况详解.PDF
- 無投影片標題详解.ppt
- 爱尔眼科医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详解.pdf
- 照顾一位爱滋病合并隐球菌详解.PDF
- 照顾一位急性淋巴性白血病详解.PDF
- 照顾一位因中草药行血液透析患者之护理经验详解.PDF
- 爱德蒙顿康考迪亚大学EAP英语强化课程详解.pdf
- 燃烧学基础-北京大学工学院详解.pdf
- 2025年中国铸管沥青漆喷涂机市场调查研究报告.docx
- 2025至2031年中国聚四氟乙割管料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docx
- 2025至2031年中国屏蔽箱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中国B级电源电涌保护器市场调查研究报告.docx
- 2025至2031年中国陶瓷印章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docx
- 2025至2031年中国保冷材料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docx
- 2025至2031年中国金彩立雕玻璃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docx
- 2025至2030年中国机箱螺母柱数据监测研究报告.docx
- 2025至2030年中国小GS管装饰头数据监测研究报告.docx
- 2025至2030年中国气动电阻焊机数据监测研究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