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学翻译中误译现象探究
文学翻译中误译现象探究 摘 要:翻译是一项极为复杂的工作,它所体现的不仅是语言的转换,更是文化的碰撞。然而由于?Z言和文化的差异性的客观存在,以及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各种主观性因素,译作中的“误译”似乎无法避免,其中包括有意误译和无意误译两种情况。以莫言《生死疲劳》英译本为例,通过对译文中误译现象的研究,剖析其产生的具体原因和表现形式,可对译者的翻译方法,如增译、减译、漏译、意译等有所借鉴
关键词:误译 生死疲劳 英译本 翻译方法
翻译不仅是不同的语言符号之间的转换,更是相异的文化体系之间的沟通。文学作品作为一个民族和国家的精神文明的一种表现形式,更是集中体现本民族特色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学翻译也由此而更加意义重大,且较之其他类型的文本的翻译更加复杂和艰难。许渊冲教授在其著作《文学与翻译》中提到“文学翻译是艺术的高级形式”“文学翻译是综合性的艺术”“文学翻译家要像画家一样使人如临其境,像音乐家一样使人如闻其声,像演员一样使观众如见其人”,如此看来,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不仅要克服语言和文化的障碍,正确理解原文的内涵,更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将原文信息通过另一种语言符号表达出来,使译作达到与原文一样的效果。而事实上,在翻译的整个过程中,从阅读原文、理解原文,到翻译原文,由于语言差异、文化差异、译者能力等因素的客观存在,两种文本的完全对等是不可能实现的,其中的“误译”也在所难免
一、“误译”的概念及成因
何为“误译”?在中国传统译论中,“信、达、雅”一直是翻译工作者所奉行的翻译原则,其中第一原则“信”指的是对原文的忠实;而在西方传统译论中,著名翻译家奈达在其著作《翻译理论与实践》中提出“动态对等”的概念,“对等”也一直成为西方译者的翻译原则和评论者评判译作的核心标准,其指的也是译文需在语言、风格、思想等方面尽量与原文保持一致。因此,从中西方传统译论出发,译文中所有与原文不符的“不忠实”“不对等”之处,均可算作“误译”,只是根据其误译的成因不同,可分为“有意误译”和“无意误译”:前者指译者出于某方面的特殊考虑有意为之,看似“误译”,实为“改写”或“创作”,是否为“误”见仁见智;后者则是由于译者疏忽或理解有误等原因而造成的明显的行文“错误”,译者应该无可辩驳。通过对误译的分析,探讨其产生的原因,可对两种不同的语言体系及文化体系有更深刻的认识,也对翻译工作有所借鉴
二、莫言《生死疲劳》英译本中的“误译”现象分析
莫言为首位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其作品之所以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根本原因当然在于其作品本身非凡的文学性、思想性和艺术性,但作品的译者葛浩文先生(Howard Goldblatt)在其海外传播的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也毋庸置疑。然而笔者在对原作和译作对比阅读的过程中发现,文中“误译”的例子可谓比比皆是,其中既有“有意误译”之处,可供商榷;也有“无意误译”之处,有待指出与更正
“误译”现象之多词
例1 原文:爹……找到毁了我家黑驴的陈县长,要求单干的权力
译文:Dad… went to see County Chief Chen, the man who had indirectly destroyed our donkey, and asked the right to remain an independent farmer.
例2 原文:我用手中的半截缰绳抽打着他们
译文:I hit out with the rope in my hand, not caring who it landed on.
例1译文中译者添加了indirectly一词,明显为有意为之。Indirectly一词增加了原文此处虽未表述但却从前文中能够推断出的信息,译者在其译文中补充说明,可谓为读者提供便利,实际上为帮助读者回顾和总结了前文,强化了某些信息。例2译文中not caring who it landed on亦为译者的补充信息,将原句中“抽打”的状态更加栩栩如生、生动形象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这样表面形式上与原文的“不对等”,实则在意义上做到了更加“忠实”。这种“增译”的翻译方法往往是译者的“有意误译”,能够达到更好的翻译效果
“误译”现象之少词
例1 原文:有的骑到我家墙头,举着铁皮喇叭筒子,把我家当成一个反动堡垒,发起攻心战役
译文:Some jumped up onto the wall and shouted through megaphones as if our house was a counterrevolutionary bastion and they were signaling the charge.
例2 原文:我这哥,惯常闷着头不吭声,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