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源县小麦机械化窄行匀播栽培试验示范情况及栽培技术.docVIP

新源县小麦机械化窄行匀播栽培试验示范情况及栽培技术.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新源县小麦机械化窄行匀播栽培试验示范情况及栽培技术

新源县小麦机械化窄行匀播栽培试验示范情况及栽培技术   摘要 “小麦机械化窄行匀播栽培技术”是通过使用专用的播种作业机具,将小麦种植模式由常规的15 cm行距改为7.5 cm,播种量与常规一致,但较常规能够使小麦作物在单位面积内分布更加均匀,符合“井”字形播种的增产机理,同时又比“井”字形播?N减少机具作业的次数,更加节本增效 关键词 小麦;窄行匀播;试验示范;栽培技术;新疆新源 中图分类号 S512.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3-0020-02 近年来,新源县小麦播种在传统的播种方式中,逐年增大播种量,促使小麦群体大,密度高,导致小麦行间温度增高,通风透光条件变差,引起小麦锈病、白粉病等病害的严重发生,造成小麦减产,小麦窄行匀播技术通过作物密植、均匀播种,改善小麦的通风透光性,以压缩苗株行距促进肥力吸收,进而达到增产目的 1 试验示范情况 2015―2016年,新源县农机和农技部门联合在新源县开展了冬小麦、春小麦机械化窄行匀播栽培技术的试验,其中冬小麦33.33 hm2,常规播种模式的对比试验6.67 hm2,春小麦2.67 hm2小麦滴灌窄行匀播试验田,试验田均采用新疆昌吉市金世通2BFX-46行悬挂试播种机,行距7.5 cm,对比田采用24行小麦条播机进行一次作业,行距15 cm,在小麦播种量、播种深度、施肥量、施肥深度、作业时间、管理方式同等条件下,加强农机、农艺深度融合,及时做好跟踪监测,试验结果证明:窄行匀播模式较常规产量高出5%~10%,据了解,在伊犁州察布察尔县、伊宁县也得出相同的结论 2 小麦窄行精准匀播技术的增产原理 2.1 营养均衡性提高 精准匀播实现了种子在田间较为均匀分布,改变了原来宽行播种籽粒相对集中在行里边,植株生长空间有限,存在争水、争肥、争光的矛盾,使每粒种子都能得到充分的营养,个体、群体发育及地上、地下生长协调 2.2 通风透光性增强 小麦出苗后能充分利用空间和光能,通风透光性增强,个体发育健壮 2.3 田间蒸发减少 麦苗分布均匀,充分利用空间,减少了行间水分蒸发,利于保墒 2.4 增产效果显著 窄行精准匀播麦田,麦苗分蘖节粗壮,个体发育较好,分蘖多,成穗率较高,大穗多,单位面积成穗数、穗粒数明显增加 3 栽培技术 3.1 良种选用及种子处理 冬播选用伊农18号、新冬41等品种,做好种子精选、晾晒和播前发芽试验。种子纯度98%,净度99%,发芽率 ≥95%,种子含水量≤13.5%。冬播用种选用100%良种、100%药剂拌种、种肥分施。针对小麦锈病、散黑穗病可用戊唑醇100~200 g等农药拌种子100 kg。针对小麦腥黑穗病,用3%敌萎丹(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按200~300 mL种子剂量拌种子100 kg。针对小麦霜霉病可选用2.5%适乐时(咯菌腈)悬浮种衣剂按200~300 mL剂量拌种子100 kg,防治效果较好 3.2 整地施基肥 一般非秋翻地要配套大功率拖拉机和铧式犁或液压翻转犁深松深耕,耕深25~30 cm。秋翻地可用旋耕机旋耕,深度20 cm,做到均匀一致、覆盖严密、地头整齐、不重耕不漏耕。选择适宜的农时和墒情,采用大功率拖拉机配套整地机或驱动耙进行整地,整地质量应达到“齐、平、松、碎、净、墒”六字标准[1]。底肥施用量根据土壤肥力、产量指标、栽培管理等因素综合考虑。一般犁地前施农家肥30~45 t/hm2、尿素150~180 kg/hm2、磷肥(磷酸二铵)270~300 kg/hm2、硫酸钾肥60~90 kg/hm2,均匀撒于地面,犁地翻入。如使用生物菌肥,建议化肥使用量减少10%~15%。底墒水灌溉量一般为1 200~1 500 m3/hm2,灌水做到不冲不漏,保证灌水质量[2] 3.3 适期播种 冬小麦适播期为9月25日至10月10日,播种量为375~420 kg/hm2,晚播应适当增加播种量,但最多不超过420 kg/hm2。选用大中型功率拖拉机、卫星导航仪配套小麦窄行匀播播种机或窄行匀播滴灌播种机,配带覆土环与镇压器。也可以根据灌溉需要,在播种机前端配带筑埂器。行距7.5 cm,播深3~4 cm。一次性施足底肥直接播种或种肥分施,施种肥磷酸二铵75 kg/hm2。播种行距一致,播行端直,播量准确,下籽均匀,无漏播、重播现象,播深一致,覆土严密,镇压严实,地头地边整齐,起落一致[3] 3.4 田间管理 3.4.1 冬前管理。一是查苗补种。播种后3 d之内应挖好毛渠,及时打好田埂。查苗补种,补种时须用水浸一昼夜的种子,以缩小田间苗龄差距。二是冬灌。在日平均气温稳定下降到3 ℃,当麦田土壤含水量下降到15%以下时,应及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