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探究.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探究

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探究   摘要:以汉江生态经济带为例,从补偿主体、补偿标准及补偿途径3个方面对生态补偿机制的构建进行了论述。运用博弈论分析了主体间的利益关系,使用替代市场法、工程费用法等初步估算了生态补偿费用,结合国家发展战略对补偿途径与方式的构建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现阶段引入中央纵向财政转移有助于实现主体间的利益均衡;在直接工程建设投入、生态价值损失等五方面,每年需要约120.26亿元~146.8亿元的补偿资金;汉江生态补偿机制的构建应与“精准扶贫”相结合,创新补偿方式、途径 关键词:生态补偿;汉江生态经济带;精准扶贫 中图分类号:F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6)24-0142-04 1 引言 随着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生态恢复与建设的任务愈发迫切,生态?a偿作为生态建设的一种较为前沿的方式,在近些年得到了快速发展。国内有关生态补偿的研究在经历了初期的理论探讨后(毛显强等,2002;俞海,2008;李文华、刘某承,2010)[1~3],正在向更深层次的方向发展。尤其是在结合中国国情,突出政府引导与干预方面,为国内生态补偿试点的开展提供了理论支撑(王兴之、张骞之等,2010;林黎,2011)[4,5] 生态补偿理论研究中最为核心的环节在于生态补偿标准的计算,主要是生态环境服务价值的计算,应用到实际中即对个体生态建设机会成本的补偿,李国平等(2013)对现有的补偿标准测算方法进行了检验[6],龙开胜等(2015)使用WTP方法对长三角地区居民的补偿意愿进行了分析[7]。此外,一些学者从不同的方面对生态补偿的计算方法进行了探讨,如魏楚、沈满洪(2011)运用环境保护投入费用评价法对温州上游飞云江珊溪水库生态保护的成本代价的计算等[8] 从生态建设与社会问题相契合的角度,国内生态补偿的研究也有所涉及。我国生态补偿问题的特殊之处在于,生态脆弱地区同时也是贫困地区(李国平、王奕淇等,2015)[9],也是制约我国生态建设的一大难题 2 研究区概况 汉江流域属亚热带季风区,气候温和湿润,年降水量873 mm,水量较丰沛。汉江是湖北第一大支流,流域面积覆盖湖北国土面积的33.89%,是江汉平原的重要水源地,每年向下游输送37亿m3的水资源,供下游的生产、生活用水。汉江流域也是湖北重要的经济带,拥有湖北41.86%的人口、45%的经济总量,县域经济20强中的11个位于汉江,是湖北重要的经济发展增长极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汉江流域出现了水资源消耗总量上升和水污染问题加剧两大难题,严重影响了下游的生产、生活。南水北调中线通水后,汉江每年向域外调水达到100亿m3,水环境容量损失巨大,流域生态环境系统受到很大的影响 3 补偿主体的界定及博弈 生态补偿机制构建的基础在于对补偿主体的界定,补偿主客体是对生态资源产权的划分。根据《湖北主体功能区规划》,位于鄂西的十堰、神农架被规划为秦巴生物多样性功能区,随州、大悟等规划为大洪山、大别山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两个生态功能区是生态系统服务提供者 从整个汉江流域生物环境资源的流动来看,不仅汉江中下游地区在消费上游地区的生态服务,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也通过调水在消费汉江的环境资源。汉江流域生态补偿的支付方将涵盖汉江中下游地区和南水北调中线受水区两个区域 利益是博弈的基础,在上游地区强烈的发展动机下,单纯的行政措施不足以产生有效的工业限制和环境生态建设举措。无法保证上游有效的经济发展替代战略的举措将是不可持续的,必须在价格机制和利益导向的基础上分析生态补偿的机制设计 借鉴曲富国等(2014)有关流域上下游政府生态补偿的博弈分析,及徐大伟等(2012)运用演化博弈对流域生态补偿利益冲突的分析。文章构建了一个博弈矩阵分析上下游间的利益博弈,根据经济学的最优化理论构建双方的博弈支付函数,寻找在理性最大化原则下的纳什均衡。根据双方的收益构建如下几个变量:E为生态功能区的正常收益,EB为保护时带来的额外收益;e为经济发展区在正常环境下的收益,eb为环境保护为经济发展区带来的额外收益;C为生态功能区生态建设的成本(建设成本和机会成本),c为下游对上游的生态补偿 通过表1的支付矩阵可以看出,对于经济发展区来说,无论生态功能区保护还是不保护环境,其最佳策略都是不补偿(e+eb-c   其次,是生态补偿标准的重点和难点:对生态环境建设间接成本的计算。这是最具争议性的地方,根本原因在于生态服务价值的不确定性,以现在的社会整体素质和核算技术尚未达到对间接成本精确核算的程度。文章在计算汉江流域生态补偿间接成本时,尽可能涵盖相关要素,综合各种方法对生态补偿标准进行核算 考虑到生态系统的复杂性,本文重点对几个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