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庾信《哀江南赋》思想意蕴
浅析庾信《哀江南赋》思想意蕴 庾信,字子山,南北朝最具代表性的诗人。庾信早慧,聪敏绝伦,早年长于宫体赋,诗风丽逸,与徐陵诗风相近,被世人称为“徐庾体”。但后来庾信因故留居江北,故国沦丧和人世变迁,使他的文风发生了深刻变化。这一时期,他的代表作主要为《哀江南赋》,此赋主要抒发黍离之悲和乡关之思,文情并茂,华实相扶,道尽身仕敌国之怨愤。杜甫道:“庾信生平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林纾在《春觉斋论文》中评论道:“子山《哀江南赋》,则不名为赋,当视之为亡国大夫之血泪。”本文将简单讨论一下《哀江南赋》的思想意蕴
梁乘圣三年,庾信受命出使西魏。不久西魏南讨,梁元帝萧绎被杀,庾信无奈羁留长安,违心地受封为骠骑将军、仪同三司。及陈立,屡请放还,但魏闵帝因赏识庾信才华,惜而不迁。庾信虽受倚重,身居要职,但还是常常怀念故国和家乡,最后客死异地,埋骨他乡。《哀江南赋》便是作于羁留西魏之时,其中故国沦丧之悲和思乡之切,充溢于字里行间
黍离之悲,首先就是对梁亡的哀叹与缅怀。在序中,庾信写道:“大盗移国,金陵瓦解。”在他看来,不管是反复之侯景,还是灭梁而厚待自己的西魏,都是毁灭故国的罪魁。在北国听到故国沦丧之后,庾信感叹:“山岳崩颓,既履危亡之运;春秋迭代,必有去故之悲。天意人事,可以凄怆伤心者矣!”在《小园赋》中他写道:“山崩川竭,冰碎瓦裂,大盗潜移,长离永灭。摧直辔于三危,碎平途于九折。”
庾信清醒地认识到,侯景的降而复叛动摇了故国的根本,士族门阀的迂诞浮华、醉生梦死,在残酷的杀戮面前顿时化为镜花水月;而西魏助萧绎平叛后顺势灭梁,更给庾信带来永生难平的愤懑与悔恨。当被羁留敌国以至故国沦亡,他没有为节义而死,反而仕宦魏周,虽然心系故园,但却身仕敌国,这种身份和思想上的矛盾才是对庾信心理的最大煎熬。黍离之悲,对于庾信来说,更多的是通过对自己屈节行为的自我鞭挞来获得精神上的救赎
庾信在赋中记述自己的家世:“家有直道,人多全节。训子见于纯深,事君彰于义烈。”先人能恪守节义,自己却仕宦敌国,庾信在节义上的亏欠,他以对先人和古今英雄的歌颂来弥补,而这种歌颂实际上就是毫无保留的自我批判。也正因如此,《哀江南赋》中的黍离之悲,有着更摄人心魄的悲剧感染力,庾信以最残酷的自我批判来寻回作为贰臣的卑微的自尊
日暮途远,人间何世!将军一去,大树飘零;壮士不还,寒风萧瑟。荆璧睨柱,受连城而见欺;载书横阶,捧珠盘而不定。锺仪君子,入就南冠之囚:季孙行人,留守西河之馆。中包胥之顿地,碎之以首;蔡威公之泪尽,加之以血。钓台移柳,非玉网之可望;华亭鹤唳,岂河桥之可闻!
庾信先被羁留不返,后故国沦丧,终日感慨自己蔺相如持璧睨柱之志,却无法如毛遂一般盟定合纵,只能悲歌学楚囚。在序中,庾信道出自己这种撕心裂肺的痛苦:“申包胥之顿地,碎之以首;蔡威公之泪尽,加之以血。”只有作为当事人的庾信自己,才能感受到这种黍离之悲与乡关之思的残酷与痛苦
庾信的黍离之悲和乡关之思,还表现在他对萧梁由盛转衰以至覆亡的思考上。社会的急剧动荡让庾信看到了家国沦丧的全过程,也找到了梁王朝覆灭的根源。后半生凄凉孤苦,屈辱流离,使他加深了自己对生活的观察与思考,抒写时代的苦难与辛酸,向历史、向社会宣布他对五十年兴亡变迁的评判。在赋中,他将矛头指向了萧梁君民的乐而忘忧,以及导致梁朝由盛转衰的侯景之乱和灭亡梁朝的西魏
萧梁王朝君民的靡弱风气,贪图享乐,不知危难将至,最终导致了对侯景之乱的毫无防备。庾信在赋中描写梁朝的升平生活:
于是朝野欢娱,池台钟鼓。里为冠盖,门成邹鲁。连茂苑于海陵,跨横塘于江浦。东门则鞭石成桥,南极则铸铜为柱。橘则园植万株,竹则家封千户。西赆浮玉,南琛没羽。吴?Q越吟,荆艳楚舞。草木之遇阳春,鱼龙之逢风雨。五十年中,江表无事。班超为定远之侯,王歙为和亲之使。马武无预于甲兵,冯唐不论于将帅。岂知山岳?然,江湖潜沸,渔阳有闾左戍卒,离石有将兵都尉
天子方删诗书,定礼乐;设重云之讲,开士林之学;谈劫烬之灰飞,辨常星之夜落。地平鱼齿,城危兽角;卧刁斗于荥阳,绊龙媒于平乐。宰衡以干戈为儿戏,缙绅以清谈为庙
这种歌舞升平的景象营造了一种并不存在的太平,但时人却并不自知。羁留西魏的庾信却在痛哭的反思中明白,正是梁国上层的醉生梦死,和普通人的只务清谈,使梁亡成?楸厝弧b仔庞肓桨倌昵暗牧蹒?在这一点上极其相似,都是在远离故国后,方对旧日浮华产生清醒的反思。但刘琨的幸运在于,他与极其悲壮的后半生,使其从反思与悔恨中解脱。而庾信,对于故国沦丧,生灵涂炭,只能独自感叹,无可奈何,虽然自己看到了萧梁沦丧的内部原因,但又于事无补,反而被迫身仕敌国,这种对寄情至深却只能坐视其消亡的无奈和痛苦,是《哀江南赋》中黍离之悲和乡关之思的重要内容
庾信之不幸在于仕宦敌国却始终不忘故国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