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级医古文:3词义.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2级医古文:3词义

Xiamen University 医古文 孙孝忠 sunxiaozhong88@ QQ:593701588 厦门大学医学院 第三章 词义 下编 基础知识 目录 一、词义的演变 二、词义的引申 三、词语现象的剖析 四、词义的辨别 五、语法与词义的识别 六、语法与句意的理解 七、修辞与词句意义的关系 导言 词语积累很重要。 古书读不懂? 一是不认识字; 二是字虽认识,但不知道什么意义。 后者更多见。 语言是发展的 语言是不断发展的。在语言的三要素(语音、语法、词汇)中,词汇变化最速。 新词不停产生:如因特网、手机、菜鸟、艾滋病。 旧词不断消失:小方脉、室女、结喉、鸡卵、太医令、大指次指。 词义范围扩大:偶、粉、枪手、同志、小妹。 词义范围缩小:小姐。 词义范围转移:火车、枪、空心、手表。 各地方言中词汇不同:理发(剪头、砍头、绞头) 一物异名:壁虎(天龙、守宫),蚯蚓(地龙),山药(薯蓣) 一、词义的演变 ㈠ 词义范围扩大 ㈡ 词义范围缩小 ㈢ 词义范围转移 一、词义的演变——㈠词义范围扩大 皮:兽皮→人皮→植物皮(如树皮、竹皮)→物体的表层或包裹在物体外面的一层东西(如地皮、书皮)→肤浅的(皮相、皮傅) 牙:大牙、臼齿→牙齿(所有牙) 鸟:长尾鸟→鸟的总名 (注:短尾鸟古称“隹”zhuī) 隻(只):鸟一只→一 雙(双):鸟两只→两 雄:鸟父(公鸟)→公的(所有动物) 雌:鸟母(母鸟)→母的(所有动物) 一、词义的演变——㈠词义范围扩大 徐:缓行(慢慢走)→缓慢 硕:头大→大 菜:蔬菜→各种菜肴 《说文》:“菜,草之可食者。”现在含义则扩大,还包括肉、蛋等在内,如“荤菜”、“川菜”、“烧菜”、“菜谱”等。 脏:五脏→多种脏器 古代只指肝、心、脾、肺、肾五脏。现代医学胰、胃、胆等都可称为脏器。 一、词义的演变——㈡词义范围缩小 丈夫:男子通称(man)→妻的夫(husband) 《素问·上古天真论》:“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 。此“丈夫”指男子。 子:子女通称(儿子+女儿)→儿子 《史记·淮南衡山王列传》:“衡山王赐,王后乘舒生子三人,长男爽为太子,次男孝,次女无采。又姬徐来生子男女四人。” “子”明显包括男女小孩。 禽:鸟兽的统称→鸟类 五禽戏之“禽”是古义。 删:删除+节取→删除。 《艺文志》曰:“今删其要,以备篇籍”。“删”是节取义。 一、词义的演变——㈡词义范围缩小 金:金属(metal)→黄金(gold) 五行之“金”是古义 。 指:手指、脚趾→手指 《灵枢·经脉》:“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循鱼际,出大指之端。”这是指手指。同篇:“足太阴脾经,起于大指之端,循指内侧白肉际……”这是指脚趾。“指”今义已排除足趾义。 步:两步→一步 古代左右脚各迈一次算一步。而只迈一次的古称为“跬”(kuǐ),相当于现在的步,如《荀子·劝学》:“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 臭:气味→臭味 《本草品汇精要·胡椒》:“味:辛。性:大温散。气:气之厚者,阳也。臭:香。主:霍乱、腹痛、冷气上冲。”今专指臭味,不包括香味等其他气味。 一、词义的演变——㈢词义范围转移 走:奔跑(run)→走(walk) 古义如:走马观花,望见桓侯而退走(《扁鹊传》)。 涕:眼泪→鼻涕 古义如:感激涕零、流涕长潸( 《扁鹊传》)。 古代用“泗”、“洟(yí姨)”表示鼻涕义。 汉代以后“涕”同时有眼泪与鼻涕义。现在只指鼻涕,用作眼泪的也都是成语等留有古义的词。 脚:小腿,胫→足 古义如:《素问·水热穴论》:“三阴之所交结于脚也。”足太阴、足少阴、足厥阴所交之处正是小腿(内踝上三寸)。 一、词义的演变——㈢词义范围转移 兵:兵器→士兵 汤:热水→煮熟食物的汁液 古义如“金城汤池”、“赴汤蹈火”、“扬汤止沸”。 闻:耳听→鼻嗅 古义如:耳闻不如目见 再:两次(twice)→行为重复(again) 去:离开→往;到……去 去中国,古义指leave China,今义指go to China。 二、词义的引申 ㈠ 词的本义 ㈡ 词的引申义 ㈢ 引申的方式 ㈣ 引申的规律 二、词义的引申——㈠词的本义 本义:一个词产生时的意义就是它的本义。如: 《说文》:“又,手也,象形。三指者,手之列多,略不过三也。” 《说文》:“秉,禾束也。从又持禾。” 说明“又”的本义是手,“秉”的本义是禾束(一把谷物)。 求本义的方法:因形求义。即分析字形结构(指甲骨文、金文、小篆等古文字)来分析出其本字。上两例便是。 因为缺乏古文献,有的求不出,所以所说的本义,实际上只能指从语言材料中找出最早的意义。 二、词义的引申——㈠词的本义 “目”,有眼睛、看、目录等义,但这是个象形字,所以根据其字形可以断定其本义是眼睛,其他义是从眼睛义引申发展而来的。 “字”,《说文》:“字,乳

文档评论(0)

sandaolingcrh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