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水浒传》谶言初探_0
《水浒传》谶言初探
所谓谶言,就是预言,“立言于前,有征于后”(1),但其并非一般预言,而是一种神秘主义预言。
神秘主义预言是人类 社会 中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如佛教的末劫说,基督教的末日审判等。谶言则是 中国 古代神秘文化的一大特色,是中国 历史 上一个十分重要的文化现象。自周秦 时代 的“弧箕服,实亡周国”(2)、“亡秦者胡也”(3),直至元明时期的“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4)、“十八子,主神器”(5),几乎每一次重大历史关头如民众起义、王朝更迭,都有神秘主义预言即谶言的出现。毋庸讳言,谶言在它扭曲的形式下隐藏着某种“合理”的价值倾向,透过非理性的神秘主义,体现了一种对新世界的憧憬,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民心的向背。
作为中国民众反抗运动颂歌的水浒传, 自然 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这一历史现象。金圣叹认为,“水浒传不说鬼神怪异之事,是他气力过人之处”(6)。其实作为“鬼神怪异之事”的谶言,乃水浒传的重要特色。
水浒中的谶言,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一是预示国家大事,历史进程;二是预示重要人物命运前途,而其中首领人物的命运又往往与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很难明确分开。水浒谶言主要有:“遇洪而开”、“播乱在山东”、“遇宿逢高”、“地煞天罡排姓字”、“冬尽始称尊”、“听潮而圆见信而寂”等。以下试析几例:
一、遇洪而开
预言洪太尉从镇妖石下放出天罡地煞一百零八个魔君。
水浒传(7)第一回“张天师祈禳瘟疫,洪太尉误走妖魔”,充满传奇色彩:嗣汉天师张真人世代所居之道教福地——江西信州龙虎山有一座伏魔殿,由唐代洞玄国师封锁,殿内镇锁着三十六员天罡星,七十二座地煞星,共是一百单八个魔君,每传一代天师,便亲手添一道封皮,令其子子孙孙,不得妄开。到北宋嘉年间,已经八九代天师。时值京师瘟疫盛行,民不聊生,宋仁宗令太尉洪信前往龙虎山,宣请张天师祈禳瘟疫。洪太尉乘机游山玩水,见到伏魔殿大门紧锁,数十道封皮重重迭迭,甚是奇怪,不顾道士们的反对,强令打开殿门。殿内只有一块石碑,前面都是龙章凤篆,天书符,人皆不识;碑后却有四个真字大书:“遇洪而开”。洪太尉见之大喜:“数百年前已注定我姓字在此,遇洪而开分明是教我开看。”不由分说,命人掘起石碑下的青石板。只见一道黑气,从万丈地穴中滚将起来,掀塌了半个殿角,在空中散作百十道金光,望四面八方去了——“千古幽扃一旦开,天罡地煞出泉台”。洪信由此闯下大祸。
“遇洪而开”就是洞玄国师封锁伏魔殿时留下的一个谶言,它充分反映了作者的天命历史观:天下本太平,只因洪太尉一意孤行,而使“社稷从今云扰扰,兵戈到处闹垓垓”。但另一方面,这一切又都是不可避免的非人力所能改变的天定命运。“却不是一来天罡星合当出世,二来宋朝必显忠良,三来凑巧遇着洪信。岂不是天数!”且水浒一百单八位好汉,三教九流,地位悬殊;性格相貌,千差万别;天涯海角,互不相识,如何就义气相投,凑在一起,共聚大义?怎样解释这一切?水浒传明确昭示世人,奥秘就在于“罡煞”。
所谓罡煞,就是天罡地煞,即道教的北斗丛星,据称北斗丛星为天地之秤,天罡维天之正,地煞镇地之平。另外,天罡地煞还是道士斋醮时常请来驱魔的神将。又有天罡是凶神,北斗注死之说。故罡煞亦正亦邪,亦凶亦吉,双重身份,从贪官污吏奸佞妖邪看来,梁山好汉无疑是他们的灾星——“妖魔”;而对于广大黎民百姓来说,则又是替天行道的天神——“只为奸邪屈有才,天教恶曜下凡来”(第十五回)。“八方异域,异姓一家,天地显罡煞之精,人境合杰灵之美,千里面朝夕相见,一寸心死生可同”(百二十回本第七十一回),水浒英雄天罡地煞,冥冥中天数已定,必要降临人间,共同做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
正因如此,作为谶言的实现,罡煞之说在整部水浒传中反复出现,贯穿始终,以体现一种历史(天命)的必然性,“遇洪而开”的谶言不断得到应验。如:“直使天罡地煞一齐相会”(第二回);“天罡地煞下凡尘,托化生身各有因”(第十二回);“天上罡星来聚会,人间地煞得相逢”(第十三回);“天罡地煞,来寻际会风云”(第十八回);“豪杰英雄聚义间,罡星煞曜降尘寰”(第二十回);“天罡有分皆相会,地煞同心尽协从”(第三十五回);“夜观天象,罡星照临吴楚分野之地”(第三十九回);“搔动宋江诸煞曜,三庄迅扫作平川”(第四十七回);“天罡龙虎相逢日,地煞风云际会时”(第四十九回);“龙虎山中走煞罡,英雄豪杰起多方”(第五十一回);“撺掇天罡来聚会,招摇地煞共相逢”(第五十六回);“因是天罡并地煞,故为乡导破青州”(第五十八回);“也是天罡星合当聚会,自然生出机会来”(第六十一回);“烟水茫茫云数重,罡星应合聚山东”(第六十二回);“罡星煞曜降凡世,天蓬丁甲离青穹”(第六十三回);“天罡尽数投忠义,地煞齐临水浒来”(第六十八回);“三十六天罡临化地,七十二地煞闹中原”(第七十回);“光耀飞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