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的目光——农村学生城市认知的经验研究_0.docVIP

乡村的目光——农村学生城市认知的经验研究_0.doc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乡村的目光——农村学生城市认知的经验研究_0

乡村的目光——农村学生城市认知的经验研究   摘要:“热爱 农村 ”看似农村人针对城市文化扩张的一种保存和高扬地域文化的自卫策略,并以此来反抗和拒斥城市的话语霸权。然而,悖论在于,“热爱农村”并非是农村人自觉独立地、自我生长出来的理念,而是城市文化扩张所带来的一种反冲。   城市希望农村是一个异于其自身的他者的形象,而农民的城市认知在这种过程中无可奈何地成为“共谋”。在乡村学生的城市认知中,城市是一个梦,同时,城市也只能是一个梦。共生在他们的城市认知中的城市情感是:渴望、惧怕、冷漠、厌恶,而且他们在无意中暗示着这种情感的一个 发展 趋势——越来越消极,越来越否定。   关键词:农村;学生作文;城市认知   一、 问题 :怎样认识农民?   与改变农业、农民和农村的急切心情相比,我们对农民的了解却如此有限。任何忽略与偏见当然都是有原因的,“19世纪的 社会 科学 表明,他们对乡村事物的不了解令人惊讶。他们所有的 分析 和解释的努力都是针对 工业 经济 和都市社会的。由于受工人阶级的诞生、资本主义 企业 惊人的效率以及货币构成的惟一手段所迷惑,他们对没有工资、没有企业主、没有货币条件下运转的社会体系失去了兴趣。”[1](p.2)孟德拉斯给出的分析应该是正确的,当整个 时代 和所有的社会都向着充满巨大感召力的新生活变迁时,我们更多的关注一定是投向未来的,投向那些能代表新的精神的事物,而把旧的冷落在一边。   在 中国 的今天,同样有太多的证据表明,城市本位主义已经渗入当今文化的深层,成为中国人的一种集体无意识。1994年名噪一时的政论性著作《第三只眼睛看中国》,在不经意的宣泄中暴露了中国文化中一直潜藏着的这个秘密。农民史学家孙达人因此评论道,“最令人惊异莫名的是,时至今日,还有人公开宣扬把农民牢牢地禁锢在土地上的观点。这个标本表明,我们对中国农民的 研究 ,对农民学的研究是怎样的薄弱,而这些方面的研究又是多么刻不容缓。”[2](p.196)   我们必须更深入地了解农民。因为要改变一个人的生活方式,首先要了解他的生活方式。然而就是这个看来并不很难的问题,却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罗吉斯因此提出,“对农民缺乏了解造成了很多发展规划的失败……每天农民都在使经济学家叹息、 政治 家流汗、战略家诅咒。他们的预言和计划在全世界各处被农民所打破——莫斯科、华盛顿、北京、新德里…… 现代 的人只能说服而不能强迫,要想说服就必须知道他们原来的价值观,他们是如何看待世界和他们周围的社会。简言之,必须知道他们的认知图式。”[3](p.320)   我认为我们应该从另一个方向上努力以深化对农民的理解:通过“农民对城市的认知”来反思我们对农村和农民的认识。科学认识是一种权力,对认识的公开的和正式的表达更是如此。在特定的社会条件下,这种权力往往被垄断在少数人手里。通常只有社会地位高的人群有机会实践和表达他们对社会地位低的人群的认识。在大多数二元关系中我们都能体会到一种尊与卑的对比,看到前者更多地扮演认知主体,而后者安于做认知对象,看到前者更多地公开表达着对后者的认识:“男与女”、“师与生”、“医与患”、“亲与子”、“官与民”、“警察与犯人”,甚至是“正常人与精神病患者”等,当然也包括“城市与乡村”。长久以来,我们习惯于从文化客位来回答“农村是怎么样的”,“农民是怎样的”的问题,但我们似乎尚未关心过“农民是怎样认识城市的”。在现实的城市与农村的关系中,农民不仅仅为城市所剥夺,为城市而牺牲,他们也在不断地被写。农民的“ 历史 ”总是由他人来说,总是用“我”——城市人——望文生义地造出来的句子,说成一个“我”——城市人——眼中的“他者的故事”。   欲研究农民,必先了解农民。这应该成为研究中国农民问题的第一要务。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本研究试图确立一种“接近”和“了解”中国农民的新的、更具有解释力的视角,以期建构一种新的“城乡对话”形式。   二、研究:农村学生的作文   下面引用的学生作文来自陕西某县赵村。在约请孩子们写作之前,我嘱咐他们,作文可以《我心中的城市》或《我眼中的城市》为题,没到过城市的同学用前一个题目,到过城市的同学用后一个题目。需要解释的是,孩子们并不把本地县城看作城市,在他们的认识中,只有像咸阳和西安这样的地方才叫城市。   就地理位置来看,对赵村而言,西安和咸阳也的确都是距离它最近的地市级以上的城市。   在赵村,我一共搜集了56篇作文。其中,清塬中学初二(1)班的学生们提供了45篇,村里的小学生们提供了11篇。在这56篇里,《我心中的城市》有42篇,《我眼中的城市》有14篇。   下面,我试图以这56篇作文为素材,以认知途径,城市和城市人描述、城市评价、态度和行动表达等为构图要件,制作一幅这一群农村孩子的城市认知的“拼图”。   拼图1——

文档评论(0)

ayangjiayu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