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铜镜铭文蠡测汉代诗学_0
从铜镜铭文蠡测汉代诗学
【 内容 提要】
全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一则汉代铜镜铭文的解读,论述了先秦到两汉时期的固精意识以及如何渗透于士人的精神世界。第二部分则讨论了固精意识在诗学领域的 影响 ,认为这是造成士人关于抒情的节制心理的主要原因,而“情”与“志”分离,使得“缘情”为“言志”所挤压,这是由汉代经学人格所决定的。第三部分论述了在精英与民间两个阶层,汉代抒情诗的展开不平衡的内在原因。本文认为,在精英层面,因固精意识对人的作用,与抒情诗的写作总保持着距离。
【关键词】 镜铭 固精 言志 抒情
一 关于一则西汉早期铜镜铭文所折射的汉人精神世界
关于汉代诗歌,从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刘勰《文心雕龙》以及钟嵘《诗品》等叙述来看,此一巨大时间跨度之内,五言诗十分沉寂,似乎尚未出现,因此钟嵘《诗品序》感叹“吟咏靡闻”。此三者本着诗歌史的意识,来努力发掘前代抒情诗歌的成就,但是所面对的四百年诗史,却大致是一片空白(不知名的乐府和古诗除外)。这令人产生疑惑,为什么汉代在《诗经》、《楚辞》文学的基础上,诗歌却没有得到继续的开拓和 发展 ?制约诗歌类韵文成长的内在原因又是什么?这有待于作深入的探讨。
前辈学者早已注意到汉代青铜镜铭文所具有的文学史价值,并已有所论述,此或许能为解释上述原因提供佐证。李学勤先生《海外访古记》五《英国》记载布里斯托市收藏一西汉早期蟠螭镜,为较晚的昭明镜和精白镜铭之祖,镜铭共四十八字。
其铭内圈曰:内清质以昭明,光辉象夫日月。心葱(忽)
外圈曰:扬而愿忠,然壅塞而不泄。怀糜(靡)美之穷皑,外承欢之可说。慕窔兆之灵景,愿永思而毋绝。
李先生指出:“这首诗在文学史上也应有一定地位。” 这是颇有见地的意见。关于两汉镜铭的文学价值,颇引起 研究 者的兴趣,譬如 台湾 林素清先生曾撰《两汉镜铭所见古语研究》 ,对于出土汉代镜铭作了较详细的搜罗和分类。常见昭明镜完整的铭文是:内清质以昭明,光辉象夫日月。心忽扬而愿忠,然壅塞而不泄 。精白镜铭文是:洁清白以事君,怨阴欢之弇明。焕玄锡而流泽,恐志疏(或作疏远)而日忘,慎(或作怀)靡美之穷皑,外承欢之可说。慕窈窕于灵泉(或作景),愿永思而毋绝 。
因年代遥远,今人阅读时会遇到一定的障碍。林氏文章认为上述昭明镜、精白镜铭所常见铭文乃“皆借镜之洁净光明为喻,说明忠君有坚贞之志”。然两汉铜镜铭文一般都表达思念和祈求富贵长寿,汉初自高祖以至文帝,集权 政治 、君权权威还未确立,而在此时却出现以“忠君”为主题的镜铭,并且已渗透到世人日常生活用品,这不符合 历史 实际,因此,林氏此种理解有所不妥。
首先,此与汉初 时代 精神不合。按雷从云《楚式镜的类型与分期》 研究结论,出土数量最多的楚式镜均无铭文,铜镜铭文的出现,大致滥觞于战国末期,而铜镜较普遍地出现铭文则要从汉代开始,此除了铸造工艺、 社会 风气因素之外,也与汉人的思想有直接关系,或者说,镜铭反映出汉人的精神世界。西汉初年,所谓“忠君”观念尚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论语·学而》中孔子讲“主忠信”;《管子》第三卷《五辅》说:“为人臣者忠信而不党。”所谓“忠信之道”从战国以至汉初成为争论的焦点。《史记》本传称屈原“信而见疑,忠而被谤”。郭店楚简《忠信之道》对此作了最接近屈原时代本义的诠释,其中定义“忠”和“信”曰:“忠,仁之实也;信,义之期也。”忠信必须体现仁义的真精神,绝对不是逢迎主上,并且这里所强调的是作为独立个体应具的美德,屈原的“忠”和“信”正体现出他在君权面前凛然的人格风范 。郭店楚简《鲁穆公问子思》说:“鲁穆公问于子思曰:何如而可谓忠臣?子思曰:恒称其君之恶者,可谓忠臣矣。”在汉初,激烈的反秦、反法家思潮是主旋律,青铜镜当时属于私人用品,它是否可能出现以忠君为题旨的铭文,实在令人怀疑。
其次,青铜镜的使用,在汉人具有吉祥辟邪的意味,其祈愿一般表达出既企慕天国的永生、又希望得到俗世满足的心理,譬如日光镜铭有一则曰:“镜气清明,服者君卿。延年益寿,安乐未央。” 显然“镜气清明”与“延年益寿”有直接的关联。根据孔祥星、刘一曼著《 中国 古代铜镜》介绍上世纪出土的一些铜镜常置于人骨架的腰部或胸部 ;按《满城汉墓发掘报告》叁《二号墓》二《出土器物》介绍三件铜镜,分别出于主室漆盒、棺内漆奁和墓主窦绾玉衣左手中,而且棺内漆奁中的蟠螭纹规矩镜还有十五字铭文曰:“大乐富贵,得所好,千秋万岁,延年益寿。” 此实质上与先秦两汉人佩玉的风习十分相类,表达出世人对于富贵长寿的渴求。
此对于理解上述昭明镜、精白镜铭颇有启发,其铭文是以明镜来比拟持镜者,或寄寓以明镜降福持镜者之意。按《国语·周语》说:“祓除其心,精也;考中度衷,忠也;昭明物则,礼也;制义庶孚,信也。然则长众使民之道,非精不和,非忠不立,非礼不顺,非信不行。”此是内史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