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封悲剧的文化解读_0.docVIP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刘封悲剧的文化解读_0

刘封悲剧的文化解读 在《三国演义》中,刘封是一个无足轻重的角色,他是刘备的养子,很早就跟随刘备,一生战绩平平,没立过大功,最终被刘备杀掉。在罗贯中笔下,刘封被杀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他坐视荆州被困而不救,致使关羽父子败亡。但事实上,刘封之死因并非如此简单,从 历史 人物到 艺术 典型,刘封形象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其间包蕴着非常复杂、深厚的文化内涵。 一 对刘封之死,《三国演义》第七十九回“侄陷叔刘封伏法”有较为详细的记述:关羽败走麦城,派廖化向刘封、孟达求援,二人见死不救,致使关羽被擒杀。刘备闻关羽父子遇害,立即想派人擒拿刘封、孟达回成都问罪,诸葛亮怕情急生变,遂决定先调刘封去守绵竹,孟达闻讯,就率兵投降了曹魏。诸葛亮命刘封攻孟达,刘封受命。在襄阳前线,孟达作书劝降刘封,刘封大怒,扯碎其书,斩其来使,两军遂交战。终因孟达、夏侯尚、徐晃三路进攻,刘封节节败退,上庸守将申仪又献城降曹,刘封被迫逃回成都。刘备盛怒之下,命人将刘封推出斩首。 按《三国演义》的这种说法,刘封被杀是罪有应得,他是间接杀害关羽的凶手,刘备杀他,是出于对关羽的手足情深,是义重云天的表现。用毛宗岗父子的话说,就是“痛义弟之死而不顾其养子之恩,……君子于此有天伦之感焉!”〔1〕 其实,历史上刘封被杀的主要原因并非如此简单。刘封在《三国志》卷四十有传,他本是罗侯寇氏之子,长沙刘氏之甥。刘备入荆州时,已年过四十,尚无子息,就将刘封收作养子。刘备入蜀的时候,刘封二十多岁,有武艺、气力过人。刘备率兵从葭萌还攻刘璋,刘封则带兵和诸葛亮、张飞逆流西上,每战必克。平定益州后,刘备任命他为副军中郎将。建安二十四年,刘备派孟达攻上庸,担心孟达难以独立完成任务,就专门派刘封自汉中顺沔水而下,指挥攻城,最后上庸太守申耽投降,上庸遂入刘备的版图,刘封也因此被封为副军将军。从这些记载可以看出,刘封是比较受刘备器重的。孟达后来投降曹军,在写给刘封的信中,也说他“亲非骨肉而据势权,义非君臣而处上位,征则有偏任之威,居则有副军之号,远近所闻也。”〔2〕可见蜀汉一方中,刘封是个比较有才干有地位的人物。 刘封之死确实和关羽有一定关系。关羽围攻襄阳、樊城之时,连连派人到刘封、孟达处,命令二人出兵相助。但二人以“山郡初附,未可动摇”为理由,没有服从关羽的调遣。后来关羽兵败身死,刘备为此十分怨恨刘封。不久,刘封又“侵陵”孟达,致使孟达叛降曹魏。孟达降曹后被封为平阳亭侯,奉命和夏侯尚、徐晃率兵进攻刘封,这时,孟达写信给刘封,晓之以利害,劝他也降魏,遭刘封拒绝。孟达里应外合,攻破上庸,刘封败回成都。刘备责怪他“侵陵孟达,又不救羽”,但似乎并不打算杀他。这时候,诸葛亮的意见起了关键作用,他劝刘备杀掉刘封,刘备这才下了决心,“赐封死,使自裁”。 二 诸葛亮为什么非要致刘封于死地呢? 其实,诸葛亮与刘封并没有个人恩怨,杀刘封的关键原由是皇位的继承 问题 ,他是根深蒂固的宗法制度和封建专制 政治 的牺牲品。 中国 文化是典型的“伦理———政治”型文化,其依托的 社会 结构主要是以“血缘纽带维系着的宗法制度”〔3〕,而宗法制度的核心就是嫡长子制。在王位的继承问题上,早在周代就形成了严格的制度,即继承王位的,必须是嫡妻长子,至于这位嫡长子贤与不肖,无须考虑;如果嫡妻无子,就只能立庶妻中级别最高的贵妾之子,至于被立者是否为庶子最年长者,也不在考虑之列,这就是《春秋公羊传》“隐公元年”所说的“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庶以贵不以长”。这种观念在中国古代一直占据主导地位。刘备先收刘封为养子,后来又有了刘禅,论资格,两人都可以做刘备的接班人。那么应该谁来做呢?对刘备来说,当然希望是自己的亲骨肉刘禅,按正统的观念,立刘禅也名正言顺。因此,建安二十四年刘备称汉中王时,就毫不犹豫地立刘禅为王太子。而深受儒家正统思想 影响 又深感刘备知遇之恩的诸葛亮, 自然 也愿意辅佐刘禅。 中国传统政治的特点是君主专制,在统治思想方面,历代统治者都推崇儒家的仁政,但在实际操作时又多采用法家的思想,正如汉宣帝所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4〕东汉末年,君权旁落,群雄割据争霸,在这样一个动荡不宁的社会里,原有的思想禁锢大大松弛,英杰之士各逞才能,竞展宏图,思想界异常活跃。受 时代 风气的影响,诸葛亮的思想也是多元的,他汲取各家之精华而加以融会贯通,并结合自己的思想志趣,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政治思想,这就是儒法并重,即既追求仁政,又推行法制。儒家正统思想的熏陶,使他确立了辅佐明主,廓清天下,“兴复汉室”的政治目标;而为了确保目标的实现,在 方法 上则可以不拘一格。在用人方面,诸葛亮的基本思想是德才并举,但对“德”的要求更为严格,具体而言,就是要“忠于汉室”,正直可靠,廉洁奉公,如他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ayangjiayu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