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四部学之经学研讨.ppt

  1.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讲 四部学之经学 孔子54岁,开始周游列国,到68岁才回到鲁国。14年中,他主要在卫、陈、蔡、宋、郑等中原小国间徘徊。最狼狈时候,还在陈绝粮,《史记》说他惶惶如丧家之犬。 孔子的政治事业完全失败了,他的教育事业却成就巨大。 孔子办教育“有教无类”。号称孔门七十二弟子。可分为前后两期。 周游列国前收的前辈弟子著名的有:颜回、子路、冉有、宰我、子贡、曾点。 周游列国后收的后辈弟子,著名的有:子游、子夏、曾子、子张等。 第二讲 四部学之经学 前辈弟子多偏重实际政治活动;后辈弟子主要着力于文献文化。 孔子死后,被迅速神话化了。 子贡:“仲尼,日月也。” 子贡:“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 宰我:“以予观于夫子,贤于尧舜远矣。” 有若:“出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 汉代以后,孔子成了素王,即无冕之王。 第二讲 四部学之经学 (二)孔子性格面面观 (1)自尊自信,舍我其谁 (2)幽默感 (3)孩子气 第二讲 四部学之经学 (1)自尊自信,舍我其谁 孔子状类阳虎,阳虎尝暴匡人,孔子过匡,为匡人拘五日。孔子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孔子与弟子习礼树下,宋司马桓魋欲杀孔子,拔其树。孔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 第二讲 四部学之经学 (2)幽默感 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孔子独立郭东门。郑人或谓子贡曰: “ 东门有人,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 ” 子贡以实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曰: “ 形状,末也。而谓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 ” 第二讲 四部学之经学 (3)孩子气 灵公夫人有南子者,使人谓孔子曰:“四方之君子不辱欲与寡君为兄弟者,必见寡小君。寡小君愿见。”孔子辞谢,不得已而见之。夫人在絺帷中。孔子入门,北面稽首。夫人自帷中再拜,环佩玉声璆然。孔子曰:“吾乡为弗见,见之礼答焉。”子路不说。孔子矢之曰:“予所不者,天厌之!天厌之!” 第二讲 四部学之经学 (三)孔子的历史评价 (1)是第一个把贵族学术向民间传播的教育家。 (2)是第一个把古代宗庙里的知识变换成人类社会共享学术的思想家。 第二讲 四部学之经学 (四)孔子的核心思想 (1)礼 (2)名 (3)仁 第二讲 四部学之经学 (1)从仪式中探寻礼的抽象意味 孔子一再强调克己复礼,对于八佾舞于庭,非常恼火,说“是可忍,孰不可忍!” 孔子两次说:“不学礼,无以立。” 因为他认识到仪式不仅是动作,不仅是制度,它象征的是人间的社会秩序。失去仪式,社会秩序也就无法确认和遵守。 第二讲 四部学之经学 (2)从象征中发展名的思想 子曰:“必也正名乎。” 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人们进入文明时代就开始在象征符号里领略和感受世界。孔子认识到象征和符号的联想所产生的心理力量能够转化成强大的实际力量,他希望通过正名来正实,借助对名义的规定来确认或迫使社会确认一种秩序的合理性。 第二讲 四部学之经学 (3)确立仁的价值,为维护社会秩序寻找价值依据和心理本原 仁是什么?孔子在不同场合给出过许多不同的答案。但大要有二。 A 仁者爱人 B 忠恕 第二讲 四部学之经学 A 仁者爱人 子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欤?” 伤人乎?不问马。 子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孔子把仁,追溯到真挚的血缘亲情,符合道德理性,是善良和正义的源泉和依据。 第二讲 四部学之经学 B 忠恕 忠:己欲立则立人,己欲达则达人。(积极方面) 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消极方面) 忠恕是仁的现实操作方式。 第二讲 四部学之经学 (四)孔子的局限 (1)过分重视政治伦理——中国人的人情社会和熟人社会 (2)缺乏哲学思维,不是西方意义上的哲学家。 子曰:“未知生,焉知死。” 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子不语怪、力、乱、神。 第二讲 四部学之经学 精读:教材第一章 泛读:教材第三、六、七章 思考题:孔子为何在死后有如此大的影响力?文革后期有所谓“评法批儒”运动,批林批孔批周公。请设法了解此段历史。思考为何单单把思想家孔子和军事家林彪绑在一块批判?继续思考,希特勒推崇尼采和瓦格纳,毛泽东把鲁迅捧到无以复加,这些历史人物的错位影响该如何理解? 第二讲 四部学之经学 中国文化是个动态流变的过程(三大分界点) 春秋

文档评论(0)

50299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