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以冯承素摹本试论王羲之《兰亭序》的技法特征
《兰亭序》为王羲之传世最有名行书作品,世称天下第一行书。书于东晋永和九年三月三日,为其与谢安等四十一位名士在会稽山阴兰亭“修禊”时所作诗集的序言。王羲之时代的笔法传承《兰亭》真迹史书记载已随唐太宗陪葬昭陵,世上流传多为唐摹本或临本。一般认为冯承素摹本为最精、最为接近原作。笔者曾于上海博物馆得见原作,确实点画的纤微之处,用笔的浓淡枯湿,一一毕现。勾摹之精到,令人叹为观止。由于真迹失传,《兰亭》真伪的辨论就一直未能停息。争论的焦点主要体现在:一、东晋时代不可能有如此用笔成熟的行书。二、在内容上认为《临河序》是真本,后一段为伪造,不符合当时士人的心态。在此我们主要讨论第一点,因为这与我们对学习此帖所应持有的态度极为重要。首先要提及的是东晋是一个以门阀士族为代表的时代。王羲之出生于东晋第一高门,这就意味着他自小就受到良好的士族家庭教育,其内容虽已不得而知,但极为重要。其中有一项应是道术,即天师道,这是王氏世代信奉的宗教,此点对王氏艺术气质的形成有极为重要的影响,这也是其服食早逝的重要原因。如陈寅恪《天师道与滨海地域之关系》云:“东西晋南北朝之天师道为家世相传之宗教,其书法亦往往为家世相传之艺术,如北魏之崔、卢,东晋之王、郗,是其最著之例。旧史所载奉道世家与善书世家二者之符会,虽或为偶值之事,然艺术之发展多受宗教之影响,而宗教之传播,亦多倚艺术为资用。”关于王羲之时代的技法传承,明解缙《春雨杂述》有较为详尽的描述。大致为:蔡邕《笔经》→蔡文姬→韦诞→钟繇(掘韦诞墓得之)→学生宋翼(掘钟繇墓得之并写续集)→王旷→交由卫夫人以授羲之(所谓“枕中秘”)。这个笔法传承的系统看似过于离奇,而难于使人信服,主要是因为王羲之之前的名家作品大都失传,留下的多为摹刻本,对于笔法研究作用不大。从这个传承中,首先提示我们的是:中国古代的学术传承是家族式的,有严密的自我封闭的性质,是不对外相传的,既使当场表现书艺似乎也是不得已而为之。所以钟繇见韦诞笔法也纯属偶然,所以真正掌握这门技艺的是当时的高门士族。这个群体是非常小的,而且异常脆弱,一不小心书法就会随着士族的消亡而失传。所以,能与王羲之谈论书法的没有几个人,最多是与儿子献之讨论一下,对外则主要是以书札表现。于是后人就尽可能地找同时代的书法遗迹进行对比研究,结果由于不了解书法在当时实际运用中层次的极大差异而得出了错误的结论。所以,王氏这个笔法系统是封闭在士族范围之内的,与同时代的民间书法没有什么关系。清梁章钜曾云:“《阁帖》所载晋人尺牘,非释文不识,苟非世族相习成风,当时启事,彼此何以能识?东晋民间墓砖,出陶匠之手,而字迹尚与篆隶相通,与《兰亭》迥殊,则非特风流者所能变也。” 这种士族之间的交流,专为笔势的美观与流畅,以至改变原有的点画形态,以形成约定熟成的写法,可见其高度的唯美与自信。这是一种怎样的境界啊!这种高门士族的独创精神将中国的书画艺术一开始就定格在人性的最高点上。这同时也决定了书画传承在这个层面的高难度,几乎是一项不可完成的任务!下面让我们看看羲之之后的传承吧!王羲之→王献之→羊欣→王僧虔→萧子云→智永→虞世南 →?褚遂良→薛稷→李邕?欧阳询→陆柬之→彦远→张旭→颜真卿→怀素、柳公权……。前一部分大致在家族中传承,比较有系统、纯正,到智永之后基本已失去亲授,所谓的传授,可能更多的是通过流传下来的作品来推测其笔法,由于时代相近,所得也就较为淳正。至中唐以后,社会风俗大变又逢战乱,书画损失严重,技法转变之大不言而喻,其突出代表就是柳公权,讲“心正则笔正”,于晋人笔法已没有什么真切的体会了。至宋代更是江河日下,虽有米芾奋起直追,无耐由于其它方面修养的缺失,使其只停留在技法的层面,晋人古法至此消亡殆尽。后之所谓取法魏晋,由于时代远隔,各方面的极大差异,已成书家乡愿,只能随世作相应的生发而已。
关于《兰亭序》的书写工具 古人对于书写工具是极为讲究的,王僧虔《论书》云:“夫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伯喈非流纨体素,不妄下笔。若子邑之纸,研染辉光;仲将之墨,一点如漆;伯英之笔,穷神静思。妙物远矣,邈不可追,遂令思挫于弱毫,数屈于陋墨,言之使人於邑。若三珍尚存,四室斯觌,何但尺素信札,动见模式,将一字径丈,方寸千言也。”工具之好坏不仅关乎字的好坏,而且直接影响到文思的通畅与否,于此可见古人之重视。关于此帖所用纸笔,古人多有记述。如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云:“王羲之书《兰亭序》用蚕茧纸、鼠须笔,遒媚劲健,绝代更无。”唐张彦远《书法要录》云:“王羲之《兰亭序》用蚕茧纸、鼠须笔,书《兰亭序》。”等等。关于晋人之笔,卫铄《笔阵图》云:“笔要取崇山绝仞中兔毫,八九月收之,其笔头长一寸,笔长五寸,锋齐腰强者。……纸取东阳鱼卵,虚柔滑净者。”晋人多用兔毫制笔,因兔毫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河南省许昌市2025年某中学小升初入学分班考试英语考试真题含答案.docx VIP
- 大型泵站工程运行管理实施方案.docx
- ISO45001-2018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之4-2:“4 组织及环境-4.2理解工作人员和其他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解读和应用指导材料(2024A1-雷泽佳).docx VIP
- 医疗信息系统的网络安全数据标注指南.docx
- SH∕T 3543-2017 石油化工建设工程项目施工过程技术文件规定 非正式版.pdf VIP
- 中国专利法详解读书重点笔记.doc VIP
- 2026届高考语文背诵诗词补充:《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pptx VIP
- 强制性条文执行计划(完整版).doc
- 关于夏天的课件.pptx VIP
- 2025中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