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青少年社会工-个案质疑
社会工作过程中的实务技能
——质疑;学习结束后,你将:
6 理解“质疑”在社会工作实务中的作用
掌握“质疑”的含义、原则、内容、方法及四大要素
6 能正确使用“质疑”帮助案主面对自己的困惑、盲点以及矛盾的行为;本模块的主要内容:; 案主是一位26岁的母亲,她一直压抑她对邻居的愤怒,直到控制不住才爆发出来。她说:“真不敢相信,我的邻居竟然在午饭时间把她的孩子送来和我家小孩玩,然后就不见了。我看得出她的孩子没有吃午饭,结果我还帮忙喂他们吃饭,可是她家的经济状况比我家来得更好,她怎么可以这样!”
面对这样的一位案主,作为社工的你该如何进行面谈并解决她的问题呢?;质疑——我们本次的主题;一、质疑的含义; 质疑的内容与案主所关注的事务有关,但社工应是以旁观者立场来审视案主的困难,并提出新观点,给予案主正确的回馈。有效质疑是同理心的延伸;但是不当的质疑会引起案主强烈的抗拒。因此质疑需要以“尊重”为前提,谨慎质疑,将焦点放在“是否需要”的质疑上,避免因过度滥用质疑而导致的非但不伦理且无成效。; 课前小练习:
你的案主X太太向你反映,现在她的儿子变了,让她伤透了脑筋, 不听她的话,还经常和她吵架,同时还经常说不愿意呆在这个家里,想离开这个家。她觉得自己的儿子会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他现在刚交了一个叛逆的玩音乐的朋友。
对此,你将如何运用质疑技巧呢?;参考话语:
社工:“X太太,我听了您的描述,您对是把儿子产生这种行为的原因归结于他新认识的朋友,那会不会是因为其他原因才改变了您儿子的个性呢?您能否回忆一下最近你们家有没有发生什么事情会对孩子造成影响的?”; 社工在运用质疑技巧的时候是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的。为有效地运用质疑,有下列可依循的准则:
1.当案主出现违法行为或对自己、他人有急迫的危险时,可立刻使用质疑。
虽然,过早的质疑可能阻碍关系的发展,但面对危险伤害时也不得不采取质疑。
2.除上述状况外,质疑尽量要等到专业关系进展时才使用
早期介入时运用同理可提升与案主间的友好关系,及案主对社工专业技术的信心。在此基础上,案主也比较能接受质疑,甚至是欣然接受质疑。;
3.应谨慎而小心地运用质疑
有些社工认为质疑是”高报酬“的技术,但Lieberman、Yalom和Miles(1973)指出,此观点在团体中将难以实行,因领导者若以高度质疑技巧调整具攻击性的成员并予以压力,则容易产生负向的结果。此外,有些案主面对强而有力的质疑虽然会让步或取悦社工,但却达不到预期效果,也只是暂时的修正其行为,案主只是被动的稍许改善而未获真正的成长。
;
4.建构一个温暖、照顾和关心的环境更有利质疑的传递
社工以真诚的同理关怀案主,有助于案主真正的觉察质疑的意涵;反之,社工以冷酷、无感情、批评的方式质疑案主,案主容易有受到攻击的感觉。
;5.可行的话,多鼓励案主进行自我质疑
案主的自我质疑较由案主予以质疑要来的好,因此可以培养案主独立性,并可强化案主依照自我觉察来采取新行动。社工提醒案主注意自身的行为与想法的不一致,并鼓励他们进一步的分析与自我质疑。此外,社工还可以运用强化动态意义的方式,鼓励案主重复某个讯息,仔细地倾听自我的声音,并思考这讯息的意义,以帮助自我质疑。;
6.避免在案主经历嫉妒的情绪负担时使用质疑
对有些微内在冲突或焦虑的案主而言,运用质疑是合适的。因为质疑引发的焦虑可以促使案主检视自己的行为,以思考建设性的改变。也正因为运用质疑容易引发焦虑,因此,若将质疑运用在未能克服焦虑和罪恶感的案主上,质疑不但徒劳无功,更甚者,质疑将加重案主的负担。
;
7.伴随同理心技巧使用质疑效果更好
案主通常不会直接表达他们对质疑内容的反应,因此,社工应留意案主非口语的信息,来了解案主可能产生的受伤、生气、不舒服。如果确定案主产生了负向反应,社工可以同理心来处理案主当下的感觉,让案主有机会表达其想法与感觉,以澄清并协助案主处理负向的感受,同时,解决案主对社工运用质疑的动机产生的负向解释之反感。若未能如此处理,则将影响专业的关系。
事实上,质疑可产生短暂的不平衡感觉,利用此不平衡迫使案主做出建设性的改变,可以消除案主的矛盾。
;
8.不要期望案主在质疑之后会立即改变
改变通常是逐渐增加的,透过慢慢的努力,不断在冲突与改变中来回形塑改善后的新情境。有些天真的社工予以案主压力以期有所改善,反而带给案主更大的压力与心理伤害,应该值得注意。
;三、质疑的内容;1.认知(知觉)的矛盾
若案主的问题来自错误资讯或信息不完全,那么质疑有助其行为修正,例如,自我贬抑的人常因错误认知而贬低自己,认为自己拙劣、没有价值、没有吸引力等,而此观念根治于案主心中。此时,运用有力的质疑或提升对其他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学课件.pptx VIP
- 预应力混凝土用钢材(钢丝、钢棒和钢绞线).doc VIP
- 六年级 句子练习.doc VIP
- DB11-T 1071-2025 北京市排水管渠工程施工质量检验标准.docx VIP
- 热负荷延续时间表.xls VIP
- 山东省烟台市中英文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检测数学试题.docx VIP
- 2025年一级建造师《机电实务》三色速记手册.pdf VIP
- J B∕T 4091-2014 煤矿防爆特殊型蓄电池式电机车基本技术条件.pdf VIP
- 《学记》导读课件.ppt VIP
-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学课件 (2).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