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玉器器形、玉雕风格举要1.docVIP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历代玉器器形、玉雕风格举要 依据中国玉器专家杨伯达先生研究,中国玉器发展目前至少一万年,各朝各代因为对玉的认识使用不一样,产生的玉器当然也迥然不同,了解中国玉器历代的主要器形和玉雕风格对于收藏非常重要。 新石器: 距今七千年,器形:玉斧、玉 奔、玉铲。特点:无琢工。 红山文化: 距今六千年,器形:玉猪龙、玉龙、玉螭、玉鸟、玉勾云形器、玉璧、玉兽。特点:玉器表面刻划阴线,兽面纹。 良渚文化: 距今三千至五千年,器形:琮、璧、璜、管、冠形器、含等。特点:玉器表面阴刻,兽面纹、人面纹、几何形。 春秋战国: 器形:璧、圭、琮、璋、琥、璜六种主要礼仪玉器。其它还有瑁、笏、簋、勰、觯、羽、觞。 特点:璧,中间有孔的圆形玉器,中间孔大的叫瑗,中间孔小的叫璧,介于两者之间的叫环,多素璧,少数有弦文、谷纹、蒲纹、兽纹、乳丁纹、云纹、龙纹、螭纹、鸟纹等。 琮:外方内圆中空的柱形玉器。《周礼》记载,璧、圭为王公诸侯男性所用,琮为王公诸侯夫人所用。同时,当时璧礼天,琮礼地。琮外璧有阴刻的细线也有素面。 圭:下端平直,上端尖锐或平整的长方形玉片。与石斧相似称平首圭,与戈相似称尖首圭。圭是天子和大臣朝会典礼时必带之物。圭的尺寸不同,执圭主人的身份不同。圭的使用从春秋战国延续到明代。圭的纹饰主要有人面纹、兽面纹、鸟纹、几何纹饰等。 璋:将圭的上端钭着削去一道钭边,便是璋。《周礼》载:璋作用如下:祭祀南方之神;天子巡守、祭祀山川;诸侯聘女;起军旅、治兵等。璋的纹饰是简单的线条。 琥:刻有虎纹或雕成伏虎形的玉器。琥除有祭西方之神外,还有发兵之用。琥的纹饰有条状纹、节状纹、鳞纹、谷纹、乳丁纹。琥即是虎的造形。 璜:璧的三分之一。形状有扇形、半环形、半月形、拱桥形。璜古代用来祭祀北方之神玄武,广泛用作佩饰。璜的纹饰似龙头,虎头为多,也有龙形、鱼形,表面刻成鳞纹、云纹、鸟纹、三角纹等。 汉代: 汉代出现了玉衣、玉握、玉枕、玉剑,佩玉中出现玉舞人、玉鹰、玉熊、玉仙人、骑马、玉避邪、玉玺印、玉鸠首杖、九窍玉器(眼盖、鼻塞、耳塞、口含、肛门塞、生殖器塞)、仕女形在汉代佩玉俱多。玉雕动物在汉代也常见。汉代玉器写实,一反平面雕刻,代之以立体圆雕,雕琢手法突出的是汉八刀和双沟碾法(又称游丝毛雕)。汉八刀反映的汉代玉雕的简洁明快。 三国、二晋、南北朝: 玉雕以写实主义为主,出现了神话中的怪兽、鬼怪、玉雕菩萨、佛像、人兽合一的怪物。玉如意始于六朝。 隋、唐、五代、十国: 金银器融入玉器的创作始于隋。隋、唐、五代期间主要玉器有礼器、实用器(包括饰件)和宗教器。唐代玉器中常见銙(kua),即玉带饰、玉带板,这以玉饰一直延续到清朝。另外,唐宗教盛行,还出现玉菩萨、玉法轮、玉飞天。特点:实用器多以圆雕镂雕为主,雕工精湛,造型别致。 宋代: 宋代由于国家统一,唐代玉雕工艺延续并得到发展,加上书画俱佳的宋徽宗对玉也偏爱,玉雕行业得到更大发展,甚至出现了玉雕市场、玉器店。玉器的玩赏和使用也从达官贵人走向市民化、世俗化。带有吉祥、避邪、宗教色彩和实用、摆设的玉器大量出现。 宋代玉器出现了玉质文房四宝中的笔筒、笔架、镇纸、笔洗。宋代玉器出现仿古,大量的仿战国、西汉、商、周的玉雕走向市场。特点:仿品结构琢法更圆润、精美,尤其是歧出雕法,如仿弧形、圆形的线条上歧出一些长短一致的短线,是今天鉴别宋代仿古玉的依据。 p 作者 华夏收藏网 2fk0f6c2d 宝马会宝马会网站

文档评论(0)

wxiw58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