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广大高速特大桥悬臂现浇连续箱梁施工方案剖析.doc

跨广大高速特大桥悬臂现浇连续箱梁施工方案剖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跨广大高速特大桥悬臂现浇连续箱梁施工方案剖析

跨大广高速特大桥连续梁专项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原则 1.1编制依据 ⑴《客运专线铁路桥涵工程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160号); ⑵《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 ⑶《铁路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验收补充》铁建设2009]152号文客运专线铁路无碴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铁建设2006]158号《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101-200⑼ ⑿《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200⑼ ⒀《铁路工程基本作业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1-200⑼ ⒁《铁路桥涵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2-200⑼ ⒂针对跨大广高速特大桥前期所进行的施工调查资料; ⒃新建铁路杭州至长沙客运专线跨大广高速特大桥施工图,杭长客专施图(桥)-HCJXVII-5、《(60+100+60)m无砟轨道现浇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双线)》(通桥(200⑻2368A-V)。 1.2 编制原则 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方针、政策、标准和设计文件,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实现工程项目的全部功能;全面履行工程合同,满足建设单位要求,有效地集中施工力量,按期交付使用;按照轻重缓急,合理安排施工部署,既要突出重点,又要照顾一般,要充分考虑各阶段、各工序、各工种的施工特点、重点和难点,做到各阶段、工序、工种间的有机衔接,统筹安排各工程的施工顺序和进度目标。 二、工程概况 2.1线路概况 跨大广高速特大桥位于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观巢镇,中心里程DK705+302.760,全桥长3465.380m。桥梁于DK706+330~DK706+360处跨越大广高速公路,跨沪昆高速公路为双向四车道,路基宽度22m,采用沥青混凝土高等级路面,路面情况较好。沪昆高速公路与新建沪昆铁路前进方向夹角为137.45°见图2-⑴,铁路设计方案采用(60+100+60)m连续梁上跨大广高速公路,连续梁采用三角形挂篮悬臂现浇。连续梁平面位于直线,纵断面位于17‰的纵坡上,长沙方向为上坡。 82#~85#连续梁桥墩下部结构为钻孔灌注桩基础,均为矩形承台,桥墩为等截面圆端形实体墩。箱梁采用C50高性能混凝土,防护墙、遮板及电缆槽采用C40混凝土,管道压浆所用水泥浆强度等级不低于M50并添加阻锈剂,封锚采用C50干硬性补偿收缩混凝土。 图2-1连续梁与道路交叉位置示意图15.0℃-18.0℃之间,全年无霜期230天左右,每年7月-8月气温较高,1月-2月气温较低,极端最高气温38.8℃-43.0℃,极端最低温度-10.1℃—-14.0℃。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027mm-1600mm,年最大降雨量2356mm,年最小降雨量570mm,年蒸发量1130mm-1380mm,年平均相对湿度81%。工程所在区域气象灾害四季都有可能发生,春季倒春寒,梅雨期洪涝,盛夏高温,伏秋干旱,冬季冻害与大雪、冰雹、大风等灾害性天气出现比较频繁。 2.2.2地形地貌 桥址区主要为丘坡及丘间谷地,丘坡自然坡度为15°~20°,相对高差65~130m,植被较为发育,树木茂密,灌木、杂草丛生。丘间谷地,地势较为平坦,视野开阔,多辟为水田、旱地,零星分布有水塘。 2.2.3工程地质条件 2.2.3.1地层岩性及地质构造 桥址区剥蚀低丘表层为第四系坡残积层(Q2el+dl)粉质黏土,沟谷表层为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Q4al+pl)粉质黏土、细角砾土,下伏基岩为二叠系下统小边江组(P1x)灰岩。桥址区的岩土层按其成因分类自上而下详细叙述如下: (1)第四系人土填土层(Q4ml) (1)0人工填土:褐黄、褐灰色,稍湿,松散,由粘性土及碎石组成。 (2)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Q4al+pl): (2)1-2 粉质黏土:褐黄色,软塑,由粘、粉粒组成,层厚3.10~4.30m,层面埋深25.9~41.0m。 (2)1-3粉质黏土:褐黄、褐红、灰褐色,可塑,砾含量约占10-45%,粒径2-45mm,呈棱角状。层厚0.50~24.10m。 (2)1-4粉质黏土:褐黄色为主,局部褐红、灰白色,硬塑, 砾含量约占10-45%,粒径2-35mm,呈棱角状,层厚0.50~58.60m。 (2)7-1细角砾土:灰褐、褐黄色,饱和,松散~稍密,局部中密,砾石含量占50-75%,粒径2-45mm,呈棱角状。 (3)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层(Q2el+dl): (3)1-2粉质黏土:黄褐、褐红色,可塑,含少量角砾。层厚4.60~22.9m,层面标高74.81~116.66m。 (4)二叠系(P1x)灰岩: (10)10-3 炭质灰岩(P1x):弱风化(W⑵,灰黑色,碳质含量较高,裂隙很发育,岩芯多呈块状,少量短柱状。 (10)11-2 灰岩(P1x):强风化(W⑶,深灰、灰黑色,裂隙发育,岩芯呈块状为主,少量短柱状。 (10)11-3 灰岩(P1

文档评论(0)

58633400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