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高中理 生态环境问题.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6高中理 生态环境问题

生态环境问题;1.人类与环境的关系;2.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 (1)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具体原因 2.本质:______问题,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产生的,必须在发展的过程中解决。;三、环境问题的分布特点 1.地域性 (1)城乡差异;四、生态破坏 ;四、生态破坏 ;20世纪80年代初期,全球平均每年发生120起天灾,而现在这一数字已增至500起。 ;;海平面上升; ;【2015·泉州质检】下图示意1990~2010年世界各大洲(南极洲除外)森林面积净变化(单位:每年百万公顷)。读图回答7~8题。 ;;四、生态破坏 ;4.我国酸雨污染严重的地区:   (1)贵州、湖南、江西、广东等省区:有色冶金工业发达,大量排放酸性气体。   (2)沪宁杭、京津唐、辽中南工业基地:工矿企业、家庭炉灶、交通工具燃烧煤、石油,大量排放酸性气体。   (3)四川盆地:石化工业发达,盆地地形,酸性气体不易扩散。 5.减少酸雨根本途径:减少人为硫氧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的排放。   (1)调整能源结构,使用清洁能源,减少矿物燃料的消费量;   (2)进行技术改造,积极发展洁净煤技术和洁净燃烧技术,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3)研究煤炭中硫资源的综合利用、变废为宝,回收 SO2 气体制成硫酸。; (三)臭氧层破坏; (三)臭氧层破坏 1.臭氧空洞的成因:   (1)太阳活动等自然原因影响使平流层臭氧量减少(自然);   (2)人类使用氟氯烃化合物等物质在低空不易分解,上升到平流层,消耗大量臭氧,使臭氧层变薄或出现空洞(人为)。 2.臭氧层破坏对地球环境和生物的影响:使到达地面的太阳紫外线辐射增强:一方面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另一方面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渔造成破坏。 3.氯氟烃等气体主要源于北半球,却对南极上空臭氧层造成严重破坏,引起这些物质迁移的原因是:通过大气环流输送到南极上空。 4.保护措施:(1)减少并逐步禁止氟氯烃等消耗臭氧物质的排放;(2)积极研制新型的制冷系统;(3)各国共同行动,加强国际合作。 5.南极地区的臭氧在9—11月含量最低(联系季节我国秋季); (四)湿地问题 1.湿地的形成: (1)气候湿润,降水较多; (2)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3)气温较低,蒸发微弱; (4)冻土分布,阻滞地表水下渗,水排不尽。   例:三江平原湿地丰富的原因:①温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多;②地势低平,排水不畅;③纬度较高,气温较低,蒸发较弱;④冻土分布,水排不尽。 2.湿地的功能和效益:   (1)调节气候,涵养水源; (2)保持水土,净化污染; (3)保护生物的多样性,维持生态平衡。 (4)沼泽还能为人类提供丰富的自然资源,具有景观旅游、教育科研等经济和科学价值。 3.采取措施:   (1)加强该区域湿地水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建立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示范区,加强湿地自然保护区建设;   (2)通过还湖、还泽、还滩及水土保持等措施,恢复、改善湿地生态环境状况,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   (3)通过实施宣教和培训工程,提高湿地资源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公众意识。;1.(2015·安徽卷,35,34分)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下图为巴音布鲁克地区示意图。巴音布鲁克湿地发育于天山山脉中部大、小尤尔都斯盆地中。盆地内河流蜿蜒,流向区外。冬季严寒,年平均气温-4.7℃。 巴音布鲁克湿地内有国家级天鹅自然保护区,栖息着大量的野生天鹅。湿地周围草场广阔,是传统的畜牧业区。20世纪中后期,出现过牧现象。同时,每年都有大量的畜群进入自然保护区,严重干扰了天鹅的生存与繁衍。;(五)土壤次生盐碱化   1.我国典型地区:黄淮海平原、宁夏平原、河套平原等。   2.华北平原盐碱化原因:   (1)自然原因:   ①地形——低洼(起伏和缓,岗洼相间)。   ②气候——春秋季节干旱多风沙,气温年较差大,夏季降水集中且变率大,蒸发旺盛。   ③土壤中盐分向地表积聚。   (2)人为原因:不合理的灌溉(只灌不排、大水漫灌)。   3.治理措施:   (1)引淡淋盐; (2)井排井灌; (3)生物措施;农田覆盖;   (4)合理的灌溉,不能只灌不排; (5)采取喷灌、滴灌技术等。;(2013海南地理,18~20,9分)图示意我国39°N附近某区域。读图,完成4~6题。 ; (六)沙尘暴现象   1.我国典型地区:西北、华北地区。   2.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   ①深居内陆,距海遥远

文档评论(0)

wst3400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