嵊州(长乐)农民吹打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嵊州(长乐)农民吹打乐 起源·特色·发展 一支从乡村走出来的乐队,一群地地道道的农民,频频在中央电视台、省、市电视台节目中亮相,许多大型节会、庆典活动中常常能看到他们的身影,省级比赛金奖、省群星奖、参加的“七艺节”晚会获特别奖……一项项荣誉纷至沓来,长乐农民吹打乐队已是一支名闻遐迩的群众文艺骨干队伍。常常有新闻界的朋友问起:为什么长乐镇能培育出这样一支队伍,它的根又在什么地方?它是怎样演变而来的,又经历了哪些发展历程?带着这些问题,通过走访农民乐队的老队员和老艺人,我们从中找到了一些答案,本文试对嵊州(长乐)农民吹打乐从上述三个方面作一点粗浅的探讨,旨在抛砖引玉,通过对长乐农民吹打乐现象的剖析,理清发展脉络,促进农民吹打乐事业的发展。同时,恳请各位领导、专家和兄弟队的同志们不吝赐教。 起源篇 传统文化的古树新芽 长乐镇是浙江省嵊州市西部的一个千年古镇,建镇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这里土地肥沃、水源充沛,宜于农耕。长乐镇又是跨嵊州、东阳、磐安的货物集散地,商贾云集,经济相对稳定、发达。从而形成了人民相对安居乐业的局面,也促进了民间艺术的产生和发展。据《长乐镇志》记载,长乐镇早年就多有民间唱戏、丝弦乐、吹打乐等活动。民国初期,“嬉家生”(注:长乐人称乐器为“家生”, 嬉家生即操持乐器之意)、办科班等活动较为活跃。据老艺人回忆,约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就在长乐镇钱宝金铜店等处办有多个科班,请演戏和乐队师傅传授技艺。一些演员、乐队人员就是从科班起步进入演艺行业的。其中也有好几位演员逐渐走红,成为名角。与此同时,也有一部分乐队人员外出演出后因种种原因返乡。1930年左右,以一些从科班出去后又返乡的乐队师兄弟为主,在长乐镇上组织了一个8——9人的坐唱班,常常在业余时间自拉自唱,自娱自乐。坐唱班在自娱自乐的同时,也为婚、丧、做寿、庆典、祭祀等活动演唱,也接受一些物品的馈赠。随着时间的推移,需在行进中演奏的活动相对增多,坐唱班逐渐演变成为以演奏为主的锣鼓队,因经常演奏《骑马调》,人们就称之为“骑马调”班。长乐“骑马调”班演奏的曲子,除《柳青娘》、《大辕门》等外,还创作、传承了《半通》、《落雁》、《送西天》、《谢神调》、《回船调》、《浪淘沙》、《西湖柳》等。对于乐曲,一般是师徒口耳相传或以工尺谱记载。至解放前,长乐的“骑马调”班已是嵊县出西门有名,在社会上和同行中享有盛誉。 解放后,“骑马调”班继续沿袭原有的传承方法,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农村兴起办俱乐部之风。因当时文娱活动内容少,学习“骑马调”也成为俱乐部的活动内容之一,许多青年加入到学“骑马调”吹打的行列中来,“骑马调”班逐渐演变成农民广泛参与的农民吹打乐。1984年,长乐镇举办庆祝建国35周年舞龙活动,吹打乐队在为舞龙伴奏时,因表演出色引起文化部门和区、镇政府的重视,通过引导、改造,并正式命名为长乐农民吹打乐队。 特色篇 根植沃土的艺苑奇葩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长乐人民创造了丰富灿烂的民间艺术。长乐农民吹打乐活动吸取其他民间艺术的精华,根植民间艺术的沃土,又传承、创造了自己的特色: 一、在参与主体上,它是由纯粹的农民组成的队伍。目前全镇二十多支吹打乐小队、二百多名参与吹打乐的人员,无一例外全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他们在参加某次吹打乐活动前,往往还在田间劳作,学习吹打乐有时还在田野中进行。他们中的绝大部分人虽然没有受过正规的系统教育,但凭着对吹打乐的爱好和执着,硬是一句句、一段段学会了演奏。由于参与人员的众多,又不断有新生力量的加入,事实上形成了优胜劣汰的机制,演奏水平好的人员不断脱颖而出,保持了农民吹打乐事业的旺盛生命力。 二、独特的乐器与演奏方法。早在农民吹打乐的前身——坐唱班时期,班内有个叫钱宝金的艺人,他自己是个铜匠,为了使乐器箭号区别于绍剧大戏《跳无常》中所用的目莲号,他尝试将吹气演奏的箭号改为吸气演奏,经改进后,发现吸气箭号比吹气的号声音更加高亢激越、传得更远。改进的成功,使吸气箭号和演奏方法成为已知的绝无仅有的一种乐器和演奏方法。吸气箭号对一般人来说简直是一个谜,要吹响它尚且不容易,何况要随着乐曲的进程吹出不同的音调。但长乐农民吹打乐队的箭号手却把箭号吹得出神入化,象钱曾法,他不但是个鼓手,还有一个人同时吹二支箭号的本领,堪称一绝。 三、适合于各种表演形式。长乐农民吹打乐以其磅礴的气势、热烈欢快的节奏见长,演奏的曲子既有明快的节奏又有委婉的旋律,刚柔相济。长乐农民乐队能演奏数十支曲子,又可根据活动或情景的需要任意选择、剪接和创新。它既能在舞台上演出,又特别适合在庆典、剪彩、巡游等活动中演出。如在庆典、剪彩活动中,只要给鼓手(指挥)一个手势或者眼神,几十人的演奏能骤然而起,又能嘎然而止,把剪彩活动衔接得恰到好处。又如在巡游之类活动中,更是把自己的长处发挥得淋漓尽致,招来众人争相观

文档评论(0)

junjun3747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