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理念下小学古诗词教学的设计.docVIP

新课改理念下小学古诗词教学的设计.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新课改理念下小学古诗词教学的设计 摘要:古诗词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以极精炼、形象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幅色彩明丽、动静相宜的画面。新课改理念下的小学古诗词教学应树立以学生为本,通过引导启发,充分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艺术真谛,提高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其创新思维的形成,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关键词:新课改 古诗词教学 朗诵 意境 语文素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前言·课程基本理念”的“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中指出,“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可以说小学语文中的古诗词,篇篇都是优秀文化。其语言含蓄凝练,情感真挚,意境优美,不仅给人以艺术陶冶,更能启迪人思维,是小学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课改理念下,教师教学古诗词时,应转变观念,“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充分培养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一、传统的古诗词教学 传统的古诗词教学,教师主宰课堂,学生处于被动接受地位,教师通过解释题目,读通诗句,解释字词,串讲诗句,总结思想的老步骤,花大量的时间串讲诗句,把优秀的祖国文化分解得支离破碎,毫无美感可言。学生的思维被“圈养”在这种墨守陈规的解释中,根本不能领会古诗词所蕴含的艺术魅力,更谈不上培养兴趣,提高语文素养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试验稿)》已使用十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也出版发布一年多(2012年1月正式出版发布)。当把目光投向这“10+1”的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时,传统的古诗词教学再也不能犹抱琵琶半遮面了,我们必须用壮士断腕的决心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勇气,打破清规戒律,来重新审视和设计古诗词教学。 二、新课改理念下小学古诗词教学的设计  那么,在新课改理念下,如何设计小学古诗词教学呢?结合多年教学实践与思考,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与老师们交流分享。 (一)初读感知 教学伊始,应先充分让学生自读。如骆宾王的《咏鹅》、孟浩然的《春晓》、白居易的《草》等诗歌,学生初读之后,就引导他们看插图或同桌互动交流,让其初步感受。当然对于学生来说,这只是一种朦朦胧胧的感知,而朦胧正是“美”的开始。 (二)引入背景 古诗词“寄意、抒情”。教学古诗词,只有结合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生理心理特征,通过作者及其所处的时代背景,才能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因而,充分了解写作背景,是进入古诗词的前提。如在教学杜甫的生平第一快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之前,先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查阅一下参考资料,使其充分了解唐代“安史之乱”这一特定的历史背景以及对国家和人民造成的创伤。然后在教学本课时,播放一段背景视频,再适当的予以点拨和提示,学生便能很快领悟诗歌的大意和蕴涵的中心,感情自然而然就上来了。这就为后面的有感情地朗读奠定了重要基础。  (三)指导朗诵   古诗词是讲究韵律的,尤其是格律诗,对仗工整,平仄押韵,节奏分明,读来琅琅上口。如何让学生读出感情,读出韵律,这是古诗词教学的重点。在这方面,上海特级青年教师戴建荣的“嗟叹之、咏歌之、舞蹈之”教学法给了我们很大示范和启示。笔者以为,有效的试读、评读、范读、品读、吟诵等方法,既可有效提高学生读的素养,又可充分引导学生步入诗(词)人的内心深处。 1.试读。试读之前,最好根据学生学情和年龄特点,让其查字典给生字词注上拼音,给诗(词)句用“︱”划分节奏,也可让学生尝试着去标注平(用“—”符号)仄(用“︱”符号)规律。这样,学生靠着一遍又一遍试读和教师的引导,很快就能读通、读准课文,初步感知古诗词的节奏美和韵律美。 2.评读。在学生初读和师生初步交流的基础上,依靠师生间、生与生之间相互读、评、再读、再评的过程逐步领会诗歌的情感。例如“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句,要引导学生在相互评价的基础上领会诗人陆游临终前对儿女们的谆谆教诲,从而读出期盼的语气。又如《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必须靠多次的评读才能感受将士们出征前那种紧张的场面,领会将士们看似旷达豪迈,实则悲愤之极的心情。 3.范读。在学生感情朗读有困难时,教师声情并茂地示范,既可感染学生,又能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例如“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在学生对诗人当时遗憾又无奈的心情只能意会但无法用语气表达的时候,教师要及时给予示范。又如《枫桥夜泊》“姑苏城外寒

文档评论(0)

hgcm72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