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西南边疆民族研究》2003 年第 1 期
research on chinese southwest’s borderland ethnic minorities
西双版纳古代对外交通考略
方 铁
(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云南,昆明,650091 )
摘 要: 本文在全面收集整理相关史料的基础上,对秦汉至清代云南西双版纳与外地间交通的情况作了细
致考述,重点研究了上述地区交通线和驿站设置的情况。
关键词:西双版纳; 古代; 交通
中国分类号 K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03 )01-01-07
西双版纳地区与外地之间的交通,是伴随着封建王朝对西双版纳的经营,以及西双版纳
地区的开发而发展起来的。本文拟以此为线索,对西双版纳古代交通演变的情形,作一简要
的考述。
两汉时期,云南地区正式划归中央王朝的版图;中央王朝以四川地区为基点,对云南地
区展开经营并设治。
元狩元年(前 122 年),张骞出使大夏(位今阿富汗北部)归来,说在大夏见到蜀布和
邛竹杖,推测有道路自四川经西南夷、身毒(今印度)达大夏,并说走经蜀至身毒的道路近
且安全。汉武帝遂派遣使者,自犍为(今四川宜宾)4 路并出,以寻觅通往身毒的道路,但
途中被冉駹、昆明等部落所阻。以后,汉武帝听说在昆明以西千余里有称为“滇越”的乘象
国,蜀贾私出贩运者或至其地。在找到通身毒道的正确方向后,汉使复至滇国,但仍为昆明
人所阻。[1](卷 116,123)另据《华阳国志》:“孝武时通博南山,度兰沧水、稽溪,置巂唐、不韦
二县。”“行人歌之曰:‘汉德广,开不宾。渡博南,越兰津。渡兰沧,为他人’。渡兰沧水以
取哀牢地,哀牢转衰。” [2](卷 4)博南山在今保山与永平间,由滇西赴缅甸的通道经过其地。“兰
津”指保山与永平间澜沧江上的兰津渡口;巂唐县在今永平西北,不韦县在今保山。由此看
来,在西南夷地区设置郡县后,汉武帝又用兵滇西哀牢地区,终于打通通往身毒的道路,这
条道路时称“博南山道”。
元鼎五年(前 112 年),西汉再次经营西南夷,于其地设置了牂柯郡、越巂郡、沈犁郡、
汶山郡和武都郡;元封二年又在滇国旧地设置益州郡。牂柯郡(治今贵州黄平西南)下辖
17 县,其中宛温县治今砚山北,西随县治今金平,都梦县治今文山以东,进桑县治今屏边,
句町县治今广南。益州郡(治今晋宁以东)管辖 24 县,其中连然县治今安宁,俞元县治今
澄江,贲古县治今蒙自南,毋掇县治今开远,胜休县治今江川以北,健伶县治今晋宁,来唯
县治今越南莱州。从上述诸县多集中在今昆明经蒙自达越南河内一线的情况来看,由滇中至
越南的道路,在西汉时应已初通。建武十九年(43 年),东汉伏波将军马援奉命镇压安南二
[3](卷 28,37)其路线是
征起义,遂全线开通了由云南至今越南河内称为“交州道”的水陆通道,
从滇池地区南下今蒙自,沿红河经屏边一带达今越南河内。
自博南山道和交州道开通以后,在很长的时期内,这两条道路是封建王朝经营云南南部
1
《西南边疆民族研究》2003 年第 1 期
research on chinese southwest’s borderland ethnic minorities
和中南半岛主要的通道,还由于西双版纳地区开发较晚,致使西双版纳通往外地的民间便道,
长期被封建统治者所忽视。博南山道入今缅甸后有两种走法,一种是过今缅甸北部、印度阿
萨姆邦西部继续往西,即大理国所说的“西至身毒国”道;另一种走法是入缅甸达杰沙(江
头城),再沿伊洛瓦底江往南,经水路或陆路达伊洛瓦底江口,大理国称后一条路线为“南
至海上”道。通过博南山道与交州道,位今中南半岛中部一带的掸国,在东汉时曾 3 次遣
使至汉朝;据《后汉书·本纪》的记载,第一次在永元九年(97 年),第二次在永宁元年(120
年),第三次在永建六年(131 年)。[4]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