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湖骨笛发掘的意义.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贾湖骨笛发掘的意义 作为世界上最早的至今仍然可以演奏的乐器——贾湖骨笛,以及演奏他的勤劳的远古人民仍然被一层神秘的面纱所覆盖着。到底是什么样的土地养育着它?他又给远古人带来了什么样的音乐呢?带着这些问题我翻阅资料试图揭开它美丽的面纱。 1 令人惊讶的辉煌 贾湖遗址位于河南省舞阳县北舞渡西南1.5公里的贾湖村东,沙河与泥河之间的冲积平原上,平面呈近圆形,面积约55000平方米,1983年至2001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中国科技大学在此发掘7次,计2700平方米,清理出新石器时代房址53座,窑穴370座,陶窑13座,灰坑336座,墓葬445座,瓮棺葬32座,埋狗坑10个,以及濠沟、小坑等。 贾湖的年代较早(碳十四测年数据大致在距今7000一8000年范围内,经树轮校正为距今7500-8800年之间),贾湖出土物所反映出的文明程度也高得令人惊异:出土物中除了反映早期稻作技术的原始粳稻栽培遗迹外,还发现了具备几乎完整音阶的骨笛以及内装石子并带有契刻符号的成组随葬的龟甲。在如此早的年代,就能达到如此高的文明程度,贾湖遗址作为中华文明最源远流长的源头似乎不会有什么异议。 对于贾湖骨笛的发掘主要分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长时间集中发掘的,从1983年一直到1987年,期间进行了6次发掘工作。第二部分是2001年4—6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河南省文研所张居中、潘伟斌、秦颢、邱平等及中国科大科技考古专业考古实习的研究生,在此进行了第七次发掘。 1983年到1987年间贾湖骨笛一共出土了25件,其中过于破碎不能修复的6件,完整的有17件,半成品2件。贾湖骨笛是用丹顶鹤尺骨所制。出土时放置于墓主人的身边,有些墓穴竟能同时出土两件。据推测,这些墓穴多为当时的部落首领。可见贾湖骨笛在当时是一种身份的象征。 根据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舞阳贾湖》第九章所知:出土的骨笛以笛孔数目划分有2孔、5孔、6孔、7孔、8孔之分,大多数为七孔笛。长度大约都在17.3—24.6cm,直径在0.9—1.72cm间,音孔直径0.3—0.5cm。m282:20的骨笛171.6毫米处还有一个小孔。这个小指孔直径为1.58毫米。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的萧兴华在《中国音乐文化九千年——试论河南舞阳贾湖骨笛的发掘及其意义》中把贾湖骨笛的历史分为三个部分: 早期,距今九千多年至八千六百年左右,骨笛上开有五孔,六孔,能奏出四声音阶和完备的五声音阶,以m341:1为代表。 中期,距今八千六百至八千两百年左右,骨笛上开有七孔,能奏出六声和七声音阶,以m282:20为代表. 晚期,距今八千二百至七千八百年左右,能奏出完整的七声音阶外加一些变化音,以m253:4为代表 1987年到2001年,14年过去了,舞阳的贾湖又迎来了春天。这一年的4月至6月考古队经行了第七次发掘。这次发掘中有出土了近10支骨笛,属于中期。这批骨笛经过测音,与十二平均律相比,音孔相差仅在25音分左右,可以演奏出两个八度内的乐曲。音响效果不像以前的微细而又小的声音而是类似于今日的笛,与箫类乐器。 如此,贾湖7次考古一共出土骨笛35件,其中保存相对完好的一共27件。他们已经拥有了成型的音阶和“高超的”制作技术。1999年,英国《自然》杂志就以《世界上最早的至今仍可以演奏的器乐》为题介绍了贾湖骨笛的消息。其中包括用m282:20号骨笛演奏的民歌《小白菜》。值得一提的是,这支骨笛,是目前保存最为完整一只骨笛。 2 辉煌中震惊 2009-11月底,天气如此寒冷,可是贾湖骨笛给我带来震撼却使的我丝毫感受不到冬天的气息。贾湖骨笛是目前世界上出土年代最早、保存最为完整、出土数量最多,并且是依然能用于演奏的乐器实物。七八千年前的人们是有着什么样的能力,他们以什么为食,为了制作骨笛他们又是怎么捕捉丹顶鹤的?他们的图腾是什么?是否与鸟禽有关?他们有着什么样的音乐形式?还有,还有……这一切让我觉得好奇使得我求知。 贾湖动物群落中,喜暖湿的有獐、麋、麂、扬子鳄、闭壳龟、丽蚌等,但在最早期的灰坑中还发现喜冷的紫貂。植物群落中喜暖湿的有枫香、山毛榉、香蒲、盐扶木、野生稻及大量湿生环纹藻类等:同进耐旱的蒿属、藜科植物也大量存在。反映出的是疏林—草原—湖沼景观,中晚期气温高于现今这一地区2—30c,降水量高于现今400—600毫米,相当于长江流域的自然景观与气候特征。土壤微形态的研究也记录了气候由冷转暖以及其不稳定波动的过程,二是可能具有四季分明的气候特征”。“贾湖聚落废弃于一次水灾,反证了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贾湖制骨工艺发达,骨器种类繁多,制作精致而规整。有些箭头堪与金属箭头比美。从这段文字我可以推断出两点:第一,这里因为气候合适,食物众多又有湖沼所以使得这里有丹顶鹤所合适的环境。第二,由于骨箭头优良的属性我们可以推论出当时的舞阳贾湖人具有很高

文档评论(0)

xjdo75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