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英国文学中的鸦片隐喻.docVIP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9世纪英国文学中的鸦片隐喻

19世纪英国文学中的鸦片隐喻 19世纪英国文学中的鸦片隐喻 摘要:鸦片是19世纪英国文学中的一个重要隐喻,从对《瘾君子自白》、《玛丽巴顿》和《埃德温德鲁德之谜》等文本的分析可以论文联盟www.L看出,英国公众对鸦片的文化想象经历了几个阶段,鸦片先后被赋予不同的隐喻涵义:浪漫主义的灵感源泉,下层民众堕落道德的象征以及西方想象中的东方性体现等。   关键词:鸦片 东方 他者      鸦片本身不过是草本植物罂粟的提炼物,却因其药品和毒品的双重效用,从而具有了一定的文化属性。由于英国和中国因鸦片而酿成的战争更使它凝结了历史上一些神秘而沉重的元素,成为贯穿19世纪英国文学的一个重要意象:从柯勒律治服用鸦片酊后创作千古名诗《忽必烈汗》,到德昆西洋洋洒洒写就《瘾君子自白》;从艾略特《织工马南》里莫莉过量服用鸦片而死,到《月亮宝石》里富兰克林服用鸦片酊后的梦游;从《玛丽巴顿》里鸦片成瘾的下层工人,到《埃德温德鲁德之谜》和《道林格雷画像》里光顾鸦片烟馆的上流人士,不一而足。鸦片因其频繁出现而产生特定的隐喻涵义,且影响深远。随着鸦片战争的爆发以及公众对鸦片认识的加深,不同时期作品中的鸦片意象及其隐喻也在悄然发生变化。   鸦片战争使西方世界首次认识了正在走向衰落的中华帝国,此后的不平等条约更使以英国为首的欧洲列强逐渐打开了中国一向封闭的国门,也使西方人构筑了以鸦片为核心象征的中国形象。谈及这次战争,人们的关注力似乎总是集中于问题重重的中国和深陷鸦片瘾的中国人,而忽视问题的其他方面:英国贩运鸦片对中国衰落的加速作用以及英国国内的鸦片问题。19世纪,尤其中后期,鸦片滥用成为英国严重的社会问题。据记载,英国每年进口成千上万镑鸦片用于国内消费,而1860年之前英国对鸦片的销售不加任何限制。鸦片几乎被普遍视为包治百病的良药,万能止痛药,就像今天的阿司匹林,是可以随便买到也并不昂贵的非处方药。这时的鸦片基本指药用鸦片酊,后来当鸦片变得可以像烟一样吸时,其功能已经发生根本变化,变成纯粹为追求感官刺激的享乐品,由药品转变为毒品。这个转变发生于19世纪,也体现于文学作品中。在19世纪,鸦片意象在英国大众的想象领域中曾产生不同的隐喻意义和联想:分别是浪漫主义的灵感源泉,工人阶级堕落本性的体现,以及来自东方的他者威胁的缩影。      一、浪漫想象的灵感源泉      19世纪早期,英国人并不认为服用鸦片与个人的道德有何关系,也没有认识到过度使用会危及身心健康,相反,由于一些著名鸦片服用者的榜样,鸦片被等同为获取超验性体验的独特途径和灵感之源。雪莱、拜伦、司各特等都有食用鸦片的经历,更不用提大名鼎鼎的柯勒律治与德昆西了。二人由于疾病或疼痛而服用鸦片酊,成为终生依赖者。不仅他们的传世之作与鸦片密切相关,而且二人还或隐或显地传达给世人如下信息:鸦片不同程度地增强了他们的情感体验,刺激了他们的灵感。柯氏声称《忽必烈汗》是他服用鸦片酊后梦境中产生的幻象,醒来后他匆忙记录,却因朋友到访打断思绪而忘记大部分,只记起现有的这个残篇。诗中忽必烈汗的御园风情万种,或神秘,或深邃,或美艳,或伤感,而这种浪漫奇幻的描写似乎并不是诗人自己有意识的行为,而是有如神助,这种自述不禁留给读者这样的印象:鸦片赐予他灵感,是促使他诗性大发的外界刺激物。对德昆西而言,鸦片更是其诗情的触媒,是他进入潜意识探险的工具。在《瘾君子自白》中,他描绘了服用鸦片后各种离奇怪诞的幻梦,也不无炫耀之意地谈及鸦片给他带来的各种难以言传的情感体验。他写道:温馨的、令一切为之倾倒的鸦片 (de Quincy,38)是从黑暗中心,想象世界的深处绽放的神圣花朵。(de Quincy, 49) 他在作品里把自己塑造成一个浪漫主义的孤独英雄,一个敏感、不断探索、充满激情的诗人,一个利用鸦片进入奇幻世界、探索人类精神未知领域的先驱。在柯氏和德昆西的笔下,鸦片引导他们超越琐碎的日常生活,进入另一个丰富而神秘的世界。即使鸦片给他们带来了痛苦,这种痛苦也因其探险和猎奇意义而使他们在普通人眼里上升到英雄的崇高地位。   鸦片开启的这个新世界不仅带来奇幻的感官体验,而且充满东方的异域情调,既美丽又可怕,这是西方人对东方的浪漫主义想象。《忽必烈汗》自不必赘言,德昆西在《瘾君子自白》中的东方梦境里,经历了惊险恐怖的冒险之旅:东方梦幻中,这些鬼魅出没、令人毛骨悚然的场景,让我着迷、陶醉,有时还会感到吃惊,有时甚至感到自己被一种巨大的莫名惊诧淹没了,其中还夹杂着我对自己经历的景象的恐惧、仇恨与厌恶。(de Quincy, 73) 鸦片原产于东方,东方又是其主要消费地,在西方人的想象里,鸦片几乎是东方的象征,在德昆西眼里尤其如此,甚至在他的现实生活里,也体现出这一点:当一个马来人路过他家时,他想当然地把鸦片作为礼物送给了这个饥寒交迫的东方人。德昆西笔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ayangjiayu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